跋陀开创w88官方寺

发布日期:2011-07-27   字体大小:   

        跋陀,w88官方寺创始人,他“生在天竺,漫游西域,禅传震旦,随帝南迁寓w88官方”……
        由洛阳市南行,攀过险要的“辕辕关”(俗称“十八盘”),沿山向西行约一公里,就到了w88官方寺。它坐北朝南,背倚五乳峰,面对少室山。一条小溪——少室溪自西向东横过寺前,是颍水的源头之一。时人评论这里是:松风飘管弦之韵,清泉弄潺溪之声;浮云绕青峰之顶,山月照嫩桂之容,真一幽栖佳处也。

  《魏书·释老志》在叙述徐州白塔寺道登法师卒于太和二十年之后,引用太和二十一年五月的诏书之前,夹叙一段文字,云:又有西域沙门名跋陀,有道业,深为高祖所敬信。诏于少室山阴立w88官方寺而居之,公给衣供。”同书《孝文帝本纪》云:太和二十年八月,帝幸嵩高山。上述两项记载都暗示:w88官方寺始建于太和二十年(496年)。
  到过w88官方寺的人,一定记得寺门外那东西并列的两座明代徽王府捐造的石牌坊。西牌坊造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秋,外侧刻的对联是:“心传古洞,严冬雪拥神光膝;面接高峰,静夜风闻子晋笙。”横额是“大乘胜地”。内侧所刻对联是:“双双玉井,碧澄冷浸千秋月;六六玄峰,翠峰光连万壑云。”横额为“嵩少禅林”。东牌坊造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五月,外侧刻:“地在天中,四海名山为第一;心传言外,十方法教是初元。”横额为“祖源谛本”:内侧则只有横额“跋陀开创”四字,而未刻对联,恐怕是跋陀历史若明若暗,无从下笔所致。

  这“西域沙门跋陀”,就是道宣在《续高僧传》卷16中所记的“佛陀禅师”。而著名的佛教史专家汤用彤先生(1893~1964)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又推论说:w88官方寺寺主佛陀禅师就是与勒拿摩提共译《十地经论》的佛陀扇多,是道宣“误认一人为二也!”目前学界大多赞同此说;惟有徐庆束先生在《〈魏书·释老志〉所记僧人略考》中对此提出了怀疑。

  其实,“佛陀”(即跋陀)与“佛陀扇多”是两个人有关佛陀的史料,除《魏书·释老志》和《续高僧传》外。还散见于慧立、彦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完成于688年)、裴漼《唐皇嵩岳w88官方寺碑》(728年立)、靖彰《大唐中岳永泰寺碑并序》及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完成于847年)等等。

  跋陀,或音译为佛陀、僧伽佛陀。印度人据说他出家后,“学务静摄,志在观方”,即一面学习禅观之法,一面漫游各地二与他共同修炼的五位道友先后都已证果,只有跋陀无所收获,尽管他勤苦励节,还是无济于事。为此,他甚至想自杀,了却此生。他的得道朋友劝导他说:“修道要藉机缘,时来便可。你与震旦(中国)有特别的缘分,为什么不往彼修炼却白白去死呢?”
  于是,跋陀开始跟从他的朋友们游历诸国。他们一行先是西行,甚至到过“拂林国”。拂林国就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它的一部分领土在地中海东岸。接着,他们又沿着丝绸之路东行,经过西域诸国,直奔佛法兴隆的北魏国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他们到达平城的时间,大约是孝文帝元宏(467~499)”亲政”的太和十四年(490年)前后:跋陀在那里受到优厚的待遇:孝文帝对他“敬隆诚至”,为他“别设禅林,凿石为龛”,“国家资供,倍加余部”。

  “石龛”又称“石室”、“石窟”,是和尚们尘禅及观像的场所。跋陀的石龛可能也在大同市西郊16公里的云冈石窟中。 490年前后的云冈石窟,“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的五大窟已告完成;继任的“沙门统”僧显也许还在主持全国佛教事务。云冈石窟的“东区”和“中区”业已毕工,跋陀石龛只能到“西区”去寻觅。

  据说平城城内有一位“资财百万”而“崇重佛法”的康姓人家,特为跋陀造了一所小寺院,跋陀常常在这小寺院内坐禅。有一次,孩子们从门隙内看见室内似乎起了火,“炎火赫然”,惊慌地报告了康家主人。但当康家大小赶到时,却什么也没看见,只有跋陀依然在室内潜心坐禅。评论者都认为,跋陀的禅法妙通微玄,他已“得道”了。这康家可能就是移居平城的“康国”人氏。康国是中亚的昭武九姓国之一,其国都在今撒马尔罕一带。“昭武九姓”原居今甘肃省祁连山北的“昭武城”(今临泽县),后为匈奴所玻,乃西迁至葱岭以西。

  雄才大略的孝文帝,为了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并与南朝争霸神州,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于太和十七年(493年)九月定迁都之计,至太和十九年(495年)九月,六宫及文武百官尽迁洛阳。跋陀也随帝南迁,来到九朝故都洛阳。

  虽然孝文帝在洛阳为跋陀设立了“静院”,以供禅修,但跋陀“性爱幽凄,林谷是托。屡往嵩岳,高谢人世”。因此,孝文帝又为跋陀立w88官方寺。各地息心修禅,慕跋陀之名而聚集于w88官方寺者,常常有数百人之多。跋陀一面教弟子们坐禅,一面又辑出一些经义,供弟子们学习。w88官方寺蔚然成为禅学一大中心。

  跋陀还曾对弟子们说:“此w88官方精舍,有特别的神灵护卫着它;立寺之后,永不消灭。”他年迈以后,不再参与僧伽活动,一切委诸学徒,自修成业。他本人则移至寺外一间小屋养老。他觉得有一善神,常常伴随他。守护他,所以临终以前,他在屋门上亲手画了善神之像,据记载,直到九世纪。这屋门上的神像还保存着。跋陀是位灵感极多的画家。他画的“拂林国人物图”、“器物样”及“外国兽图”,一直流传至唐末。

  于是,我们或许可以替明朝人补上那副未完的对联:“生在天竺,漫游西域奔平城;禅传震旦,随帝南迁寓w88官方。”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