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88官方寺庚寅年“机锋辨禅”文字稿(复赛第一组)

发布日期:2010-10-28   字体大小:   

    
    主持人:有请1号慧贤,6号普雄,13号通照,14号孙国柱,16号妙昊,17号宗岳上台。
   
    1号陈词:阿弥陀佛!大家上午好!一个人不管学哪行哪业,最主要的是在他起点的时候要有师父。我们学佛育人,把师父叫作善知识,所以说世间有这么一句话,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来点故”,这个高人就是学佛的善知识,就是师父。“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芸芸众生就如同千江的水,这些千江的水需要月来造,如果一轮明月升了起来,那么千江的水就能映出明月,在水里面看到明月,那么这时候就能够顿澈到本来的面目,就是万里无云万里天。如何顿澈自己的一点灵性呢?这个灵性靠自己很难顿澈。达摩发现我们东土这个因缘成果,不远万里来到东土,传播了佛光,这点月光普照了大地,映出众生的本性,这点本性悟的不容易。二祖慧可为了找到这个本性,到处寻找善知识,但是他以前的学习都白费了,最后以断臂的挚诚得到了善知识的点化,这个点化就是安心,所以禅宗就是为大家安心,善知识的出现就是安心,善知识就是明月,有了这个明月才能照到万里无云的本性,得到自性的明月。   
    6号: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假如这个水是浑浊的水呢,能显现出来吗?
    1号:混浊的水也能显月,清澈的水也显月,哪怕手里一碗水,月亮也能显出来。
    6号:浑浊的水能看得见吗?
    1号:如果你看不见,说明你的根基未到,弟子要成就这个水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本来具备一碗水、一河水、一海水,但是这个水不认,自己成为一个清澈的法器,使善知识的明月能够照到我们的本性。
    6号:清澈的水显明月是对的,但是浑浊的水?
    1号:浑浊的水也能显明月,最开始能显一点点,你这个水是浑浊的,你没有完全见月亮,但是你能慢慢看见月亮的明镜,能照亮清澈的水。
    6号:菩萨清凉月。众生心够静,菩提显众生。大家看到滚滚的黄河能够显出月亮吗?不能动荡,动荡的话显出来的月亮是破碎的,只有清净的显出来的月亮可以跟天上的月亮一模一样。我讲的是这一句,我们众生的心没有静,显出来的月亮也是不大圆的,所以我们将释迦牟尼佛说“得人身者如掌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人尚且容易死去,何况成菩提道。我的观点是,水要清净,而且要平静,不是动荡,不知道主辩手认为这个看法怎么样?
    1号:我非常赞叹法师的看法,先没有水,然后再有水,浑水变化静水,然后变化清水,最后变化能够容纳百无量大众的水。
    6号:谢谢法师;   
    13号:请问法师水与月的关系是什么?
    1号:水与月的关系是法和结法缘的关系,也可以是光明和众生的关系。
    13号:那水上的月亮和天上的月亮是什么关系?
    1号:你这个根性如果具备水就能映到天上的月,如果没有月,就没有水跟月。
    13号:阿弥陀佛。   
    16号:请问法师,你说明心见性,我说问明的是什么心?见的是什么性?之间有什么差别?
    1号:尽管你的问题离我们的问题有点远,明心见性,问的是臭本性。
    16号:我问的明的什么心?见的什么性?
    1号:不管是明也好,心也好,见性也好,你就把你的烦恼比作一滴水。
    16号:我的烦恼是什么?
    1号:你的烦恼就是不明白心在哪里,心外找心,通过自性来找心。   
    14号:法师您好,我的问题是,一位法师说过一切是缘,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1号:又是辩同和不同的关系?
    14号:他们是不是一种关系?
    1号:你看你是读《华严经》好,还是参禅好?你现在需不需要这轮明月?
    14号:很需要。
    1号:这轮明月是不是在外面?
    14号:我觉得现在对于我来说是在外面。
    1号:在同与不同中,在是非分离处。你就是不分别这个词,你现在有没有明月?
    14号:我现在没有。
    1号:这个词如果没有出现,你就不明白,这个词出现了,也应该明白,你是被这个词牵着走。
    14号:我觉得是这样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是《华严经》中的吗?
    1号:这是祖师经典中的,如果没有《华严》,也是禅宗的经典。
    14号:我认为是禅宗的经典,也是《华严》的经典。
    1号:也是佛的境界,众生的境界。《华严经》你看过吗?
    14号:我诵读过。
    1号:看了没看懂。
    14号:谢谢法师开示。   
    17号:刚才法师有提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里的千江,必须是具足水才能显出明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如众生的心性,水性缺乏,如何千江充满水?
    1号:必须有善知识出现,这样千江就充满水了。
    17号:善知识代表月亮,月亮出现的时候没有江,如何辨别月亮与江河的关系?
    1号:请法师不要在水和月亮之间辩驳,“千江有水千江月”,这句话在你的身上灵,在他的身说就不灵了。那棒喝这些词有什么用?那些个狗子有佛性,随个人机而显现,有水也好,有月也好,我能把月比作善知识,也可以把月比作众生,也可以比作佛法,有没有水并不太重要,今天有点缺水,但是我在w88官方的河里打了点水洗脸,水是常有,看你能不能找到,甘肃就算没有水,大海里有水,别的地方还有水呢,今天没有水,明天还能有水,今天没有善知识,明天就能找到善知识了。
    17号:阿弥陀佛,谢谢法师。   
    提问1:是先有水还是先有月?
    1号:我觉得是先有你这句话,你这句话一生,水和月亮就生了。
    提问1:谢谢法师。“万里无云万里天”,云和天是什么关系?
    1号:你看到天上的天了吗?
    提问1:我没有看到。
    1号:看没看到云?
    提问1:现在房顶遮住了。
    1号:你没有看到天,但是看到云了。
    提问1:我看到你了,你给我开示下云和天什么关系?
    1号:云和天的关系就是我和你的关系。
    提问1:说的明白一点,云具体指的是什么?
    1号:云就是你心中的乌云,我就是你乌云后面的天。
    提问1:你就是天?
    1号:是。
    提问1:谢谢法师。   
    提问2:“千江有水千江月”,就好像佛在你心中,佛在我心中,可是我想找到自己的佛性,无从下手怎么办?
    1号:刚才讲要寻找善知识,犹如六祖大师,顿时放下财物,舍弃了老母,从广东找到了黄梅的五祖那里。你想找善知识,我要你自己的心来分别佛法,以善知识的心分别佛法。
    提问2:法师能不能为我引导一个善知识?
    1号:善知识若是能找,我们现在各位长老,各位法师都很博学,与你有缘的就去找他。
    提问2:那我寻他去。
    1号:你就去找吧。   
    提问3:既然是祖云: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如何顿澈自性光。天上有月亮,水里也有月亮,天上的月亮不是比水中的月亮更光明吗?更真是吗?
    1号:我们如果有天上的月亮,还要水中的月亮干什么?是不是这个意思?
    提问3:是的。
    1号:这个月亮数不是属于你的?
    提问3:不是的。
    1号:是大家的吗?
    提问3:大家的。
    1号:你现在有没有找月亮?有些人还在找月亮,过去禅宗有个公案,大家找月亮,这个月亮是自身的明月,怎么找?善知识一找,就发现自己心中也有,这个千江就是我们的心啊,心里就有月亮,不用找,如果你心中有月亮,就是天上最光明的月亮。莫须天下有,只须天上无。   
    1号总结:祖云: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一句话,众生各自理解有所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见这句话有不同的感悟。我在这里讲,感觉善知识这一句话最重要,善知识的一点化不是三生有幸,也不是胜读十年,是胜过百千万年。我们到这里寻找善知识,一个善知识,百千万个善知识。我们来这里辩禅,说是辩,其实也是通过辩来寻找善知识,通过辩来启发自己内心的智慧,我们在这里结交各位善知识,结交各位善缘,希望对各位有所顿悟。
   
    6号陈词:阿弥陀佛,我是来自于广东省岭东佛学院。今天的题目是:“祖云: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如何顿澈自性光。”每个人都是月亮,每个人都是一滴水,这个水要回归,就像众生有烦恼一样,佛性就不能显发,如来宝藏也不能开发,所以我们要修道,通过这个修道以后,才能够证道。“千江有水千江月”,千江其实都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要让滚滚的波涛平静下来,沉静下来,这样诸佛菩萨的明月才能够在我们心中显现,而且是一模一样。我们以阿弥陀佛作榜样的话,映出来的各个都是阿弥陀佛,我们以观世音菩萨为榜样的,映出来的都是观音菩萨,我们每个人各自都有自己的佛,都有自己的明月,我们的水都能够清静,这样每个人都成佛。至于讲“顿澈自性光”的话,刚才法师讲的要寻找善知识,寻找善知识在末法时代不容易,依大乘经典,尤其像《金刚经》、《楞严经》、《起信论》、《华严经》、《法华经》,这里面都有精华的东西,大家要注意点,能够用这些东西,也能够指引我们修道,证得自己的佛性,开发如来宝藏,并且我们心中的明月,最后能够新月扑鼻,一轮明月普照天下,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明月,能够普照天下,大事因就在这里,众生有如来的宝藏。   
    1号:“千江有水千江月”,法师现在在佛学院教书,法师就是一轮明月,现在教书传播佛法,弟子对这个千江水,得到月亮的普照,有多少真正的映了月亮了?有多少能够开示悟入佛知见?
    6号:我不行,但是大乘经典行,所以我还是要以精华的东西跟大家说。比如六祖大师因为《金刚经》而开悟,我也以《金刚经》里的话来说,《金刚经》里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如果不取于相,就能进入到如如不动的本性,如果能做到如如不动,在这个世间一切的有为法,都是像梦幻泡影,如电如露一样,都是虚假的。至少我们看穿了假性的话,就能够回归到真实的空相,看到了假性,就指出来,慢慢做到不取于相,这样就能够证得如如不动的本性,千江万水,哪怕一滴水都能够见到明月。
    1号:法师刚才讲如如不动,我现在座着就不动,我这个如如不动,是不是就是你讲的如如不动?
    6号:我的如如不动怎么会是你的如如不动,你的脑子会是我的脑子吗?
    1号:你的脑子就是我的脑子啊。
    6号:那我肚子里有几条虫你知道吗?
    1号:你想什么我就知道。
    6号:你想的我就不知道。
    1号:你就是我的心中雾。
    6号:你有妙用吗?
    1号:我有妙用。
    6号:释迦牟尼佛能够说法,我希望你能够身高一丈给大家看看。
    1号:我这一坐就有两万丈,你看到没有?
    6号:我没看到,骗人的话就少说。
    1号:我的话从来没有妄念。   
    13号:请问法师,这两句话,是水重要还是月亮重要?
    6号:水、月都重要,没有月亮的话,水就映不出月亮,如果没有水的话,也映不出月亮。
    13号:最后一句话是如何顿澈自性?您觉得顿澈怎么用合适?
    6号:顿就是要明白,要悟入,当下明白。我刚才说了,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假如你还是起相的话,请你参考下面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
    13号:你说六祖大师顿澈自性光,他是不是成佛了?
    6号:他当然成佛了。   
    16号:刚才法师说月,指的是善知识,有指的是自性,我想问下,如果没有善知识,或者没有佛陀出世,那我们这个月可不可以显现?
    6号:佛,独觉,你听说过吗?
    16号:我的问题是我们的月亮可不可以得以显现?
    6号:当然显现,独觉,释迦牟尼佛也是独觉,因为他的老师是外道,自己菩提树下悟道,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根性,就看有没有用心。
    16号:很多人觉得没有善知识,一样可以悟道。
    6号:你怎么知道没有善知识。《大智度论》《起信论》也能让人开悟,你看过《楞严经》里面有25通,25位菩萨也好,他们各自修的都是禅宗法门,都能够悟道,都能够成佛。   
    14号:万里天存在着什么样的云?
    6号:如果有云的话,我们要驱散这个乌云,要化烦恼为菩提,我们现在要修持佛法,能够转换它,我们现在要转换成菩提,护持众缘,比如你的妄心生起的话,有为的心马上就生起来了,不怕你迷,就怕你不觉。   
    17号:主辩法师,我知道你是一位修行净土的人,修行净土是修西方极乐世界,请问心往极乐世界求生,这个理论和心内显现明月的观点之间,怎么样融通?
    6号:其实极乐世界也在我们的心中,也像明月一样,极乐世界也是在当下,所以说它是能够融通的,极乐世界也在一真法界之中,并没有大的差别。极乐世界的一滴水,能够走遍恒河沙世界,极乐世界在每一位众生的心中,每位心中的水都能映射极乐世界,两者不依不立,能够融合的,并没有大的差别。念佛也好,参禅也好,都离不开这个心。
    17号:第二个问题,法师是从事佛法教育,我想请你用一句话对佛法做一句阐释?
    6号: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导。尤其是自净其意。   
    提问1:师父你好,我就想问一下,中国文化很难,有一个外国人想拜佛,但是他不会中国话,你怎么跟他讲?
    6号:佛法如果有语言障碍的话,现在有一些通外语的法师,可以向他请教,我是不懂外语,碰到这样问题的话,我可以跟你说找懂外语的法师跟他讲,是摄授他。
    提问1:我叫延麦,是方丈的徒弟,我从法国回来,我的老家是喀麦隆。   
    提问2:法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水里的月亮是影子吗?
    6号:当然是影。
    提问2:如梦幻泡影,和那个是一个影吗?
    6号:是一个影。你不相信到水中捞一捞,捞了就明白了。
    提问2:是吗?
    6号:是的。
    提问2:我希望法师再给我开示一下。
    6号:水中的月亮,是真正月亮的映射,众生的烦恼,就像浑浊的水,就像动荡的水,不能够完全显现月亮,但是它能够显现的时候,这个是无二无别的。为什么讲无二无别?佛心即我心,我心即佛心,像一滴水跟大海融合,你还能够分清一滴水吗?
    提问2:月亮要是落下去了,还没有升上来,水中还有月亮吗?
    6号:你这个话就讲的不动了,心上的月亮是永不落的。
    提问2:谢谢法师。   
    提问3:法师你好,我知道您是念佛的,请问你有前世吗?
    6号:当然有前世了。
    提问3:如果你有前世,请问你的第一世与释迦牟尼佛的第一世一样吗?
    6号:不知道。
    提问3:我问完了。
    6号:每个人都离不开因果,怎么会没有前世?如果否定上世因果的话,是前世显现。
    提问3:请问法师,刚才我问你的问题你没有回答,你说不知道,你的不知道是没有根,你的不知道是建立在什么文字上,是你理解的基础上吗?
    6号:语言文字是表法,不知道并不等于没有。就像佛教讲的空,恰恰是有,就像虚空一样,虽然没有什么,但是生罗万象正在显现,这是空有圆融。如果是否定上世因果的话,换句话说,不昧因果,恰恰是不落到因果里面去,希望大家恰恰不昧因果。   
    提问4:首先我不赞同主辩的观点,“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它为我们讲述的是怎么参禅,“千江有水千江月”讲的是显现,这个月讲的是佛性,就好象我现在是w88官方寺的俗家弟子,我们从小就练武练擒拿法,我们看到现在有护法的,擒拿法就是千江月。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月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就好像w88官方寺的方丈永信大和尚,不同的人对他有不同的看法,但是w88官方寺弟子对他是最尊重的,这就是我们心中的月。杜甫有一句话说,路面皆不同,月是一样白。看到的都是自己的月。我们怎么参禅,“万里无云万里天”,同时我们要反问,万里乌云难道就不是天了吗?我刚才看到禅是这样说,我自己写了首诗,你是天上月,可近不可亲,明知不可近,明知不可亲,奈何心污浊,奈何梦里寻。给我们讲开示的方法,你给我们提到《金刚经》,《金刚经》说什么是如来,不比如来,我们只有看到众生,包括我们自己,看到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个显现,我们去承认它,这样我们才能得到自己的万里无云也好,万里有云也好,才能得到这样的天。
    6号:我用一首诗表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个人看法不一样,要有这种本性,就像远近高低看的风景得出不一样的结果,你说他错吗?他没有错,都有正面侧面,像人,只看正面不看侧面,只看侧面不看正面,都是偏见,希望你能看全面。
    主持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每位辩手和评委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月。   
    6号总结:我刚才讲了,每个人有不同看法,这个才是正常的,但是主要的还是我们想要依教奉行,依大乘中的经教来奉行,所以就算是有善知识,我们是肉眼凡胎也无法明辩它,大乘经典要谨记,依法不依人,依了义,按照这样做绝对不会错,送给大家,学佛的人不要依教,叛经离教是错的,依教奉行错不了,肯定能映现你心中的月亮,只是早晚的问题。
   
    13号陈词: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阿弥陀佛!我是来自中国佛学院的通照,今天的题目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从自我来认识的话,我觉得它有两层用意,那么第一层用意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个月亮是在天上,它显现的道理在水里。如果按我自己的观点来看,天上的月亮是我们的佛性,而水里的月亮是我们的烦恼。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众生它总会去追求一个东西,例如你在生活中,你在社会中,我会追求一个今天想做这个,明天想做那个,就像出家人修行也是一定要证果,一定要成佛,他心里的念头在追求,那么追求的这个念头就显现在江水中,就像它的影子一样,我们真正懂得这句话的时候,实际上让你透过水里的影子,告诉你水里有一个月亮,这个月亮是不真是的,真正的月亮在哪里?在天上。这个月亮是每一位众生都能够看到的。那么“万里无云万里天”,我们众生的心中现在都是无明所造,云就像阴天一样,云彩把天遮住以后,我们不会看到,我们永远不会说透过这个云看到天上,为什么?因为众生就在执着这个相,在相上去执着,它总会去执着这个云,为什么?因为他心中很多很多的烦恼,他放不下,所以他不能透过云去看到天上。这是第一层用意。
    那么第二层用意,既然是“千江有水千江月”,那么任何的江河大地,山水湖泊,都可以映射月,即使是一滴水也可以映射月亮,代表众生的佛性是无分别的,所有任何人是没有高下、没有贵贱,都是有同样的佛性,这颗佛性就是月亮。“万里无云万里天”,我们众生,云散开以后,就会自然而然看到天,如果众生不去学佛,不去修行,只坐在这里,我天天看着天,我天天就坐在这里打妄想,何时才能看到天。我们学佛也好,坐禅也好,都是为了寻找自己的这颗明月,这颗明月正是在你们的心中。谢谢!   
    1号:请问法师,法师的名字叫通照,照是不是照耀的照?
    13号:照亮的照。
    1号:法师一定具备明月一样的光明?
    13号:现在还不具备。
    1号:意思是你还被乌云照着?
    13号:是的。
    1号:你的乌云在哪里?
    13号:如果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发现不了自己身上有任何缺点的话,我觉得你这个人现在已经达到佛境了。
    1号:那你的乌云还没有发现?
    13号:是的。   
    6号:刚才主辩手讲,心中的月亮,水中的月亮,我问你水中的月亮,心中的月亮都是虚假的?
    13号:我说天上的月亮代表佛性,水中的月亮可以是我们心中的烦恼。
    6号:是烦恼吗?
    13号:我讲的是因为众生在执相上,他追求的是水中的月亮,不是天上的月亮。
    6号:禅宗里面讲了,佛来佛现,魔来魔现,胡来胡现,你能说你现的东西不是真的吗?不是真的会映现在里面吗?
    13号:如果是真的的话,为什么它是影子呢?为什么要透过天上的月亮,只看到水里的月亮就可以了。
    6号:水中的月亮正是天上的月亮,假如没有天上的月亮,何来水中的月亮,没有水中的月亮,说明天上也没有月亮。
    13号:水中的月亮是天上的月亮,但是众生是凡夫,只会执着水上的月亮,如果你透过这个相看到天上的月亮,你就得到证悟了。
    6号:为什么看天上的月亮,不看心中的月亮,心中的月亮才是真是的。
    13号:你的意思是说天上的月亮,这个比喻,不是您心中的月亮,那您已经有了两个月亮,我刚才已经比喻了,天上的月亮就是你自己的佛性,这个月亮就是你自己心中的月亮。
    6号:心中的月亮,天上的月亮不一不异,我们讲这个说法,语言文字是个表法,要明白心中的明月,像大圆镜一样,能够照天照地,映射的东西虽然是假的,但是有真实的存在,如果没有真实的存在,不可能出现影子,胡来胡现,汉来汉现,你是少数民族的人就是少数民族的人,汉族的人就是汉族的人,你如果加以分别的话,你这心还不是那么恰当。
    13号:可能法师没听我讲的,我是讲透过水中的月亮看天上的月亮。
    6号:为什么要透过水中的月亮看天上的月亮?
    13号:因为我们是众生。
    6号:为什么你要低头看,不抬头看?
    13号:因为我们是众生。
    6号:举头望明月,你为什么要低头望明月?
    13号:是低头,众生有执相,他现在就是给自己吃这个糖,他不愿意吃,他不愿意吃怎么知道糖的味道。
    6号:所以我告诉你抬头看天上的月亮,少朝水中看,水中的月亮有可能是动荡的,可能是浑浊的。
    13号:你直接说抬头的月亮,我直接坐在这里看我心中的月亮就可以。
    6号:谢谢。       
    16号:祖师的偈语:高高山顶上,四顾极无边,静坐无人识,明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禅。
    13号:你怎么透过自己的烦恼来看到自己的那块明月,如果说月不在寒泉,是告诉你月在自己的心中,后面又说那一句,歌中不是禅,禅还是在你自己,从此偈语,可以看到心外求法是永远求不到的,要从自己内心中寻找,这才是真正的禅。阿弥陀佛。
    16号:阿弥陀佛,谢谢法师。   
    14号:今天的辩题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如何顿澈自性光?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对于我这样的凡夫俗子,请开示一下。
    13号: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的话,天自然能看到,凡夫在修行的过程当中,非要建立自我和法执,我和法的基础上,众生看不到,六祖大师坐在这里跟大家讲,达摩祖师站在这里跟大家讲,因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开悟了吗?没有,因为我们的无明在前面等着,它是层薄薄的沙,你自己都没有穿过,我们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只需要祖师和善知识点一下就通了,这才是顿澈。
    14号:谢谢法师。   
    17号:你刚刚的陈述里面,让我听到以前没有听到过的东西,像我们这样的出家比丘,所以不敢忘其心,形似不敢忘其佛,法师刚才怎么陈述这个观点?
    13号:我们看过的经典很多,这些经典都是由自己感悟,如果说你连自己的感悟都不敢讲出来,今天就不用坐在这里和他们辩禅,我就不用坐在这里回答你的问题。我之所以把自己的感悟说出来,就是说你在这么多年的修行当中,是否能体会到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如果真正拿依据来讲的话,这个偈诵是出自《嘉泰普灯录》,这个偈语后人引用,来参悟,很多人参悟它,只是一方便而已,我坐在这里只是讲出我自己的感悟,如果今天我真正见性成佛了,那我可以说直接敲你一棒子就可以了,是不是?
    17号:请法师用一句话回答下你对“万里无云万里天”的感受或者是启示?
    13号:万里无云万里天,就是要告诉我们,你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内心有何种烦恼,怎样去对待?怎样去找合适的法门去修行,这样才是最终的目的。   
    提问1:阿弥陀佛,请教法师,月亮本具光明吗?
    13号:月亮是本具光明的。
    提问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月亮本无光明,它吸收了太阳的光明,才具有光明,为什么它不用自己的光明照亮世间,所以美国学家研究月亮上有水存在,也就是生命体,所以说月亮不缺乏慈悲,才能够照亮我们每个人的心,阿弥陀佛!谢谢。
    13号:你刚才以科学的角度说月亮本身不具光明。
    提问1:我是说自性的东西,没有否定它,只是从相上来说的。
    13号:是从相上说,本身不具光明?
    提问1:是的。
    13号:如果你非要从相上执着的话,那我现在问你,你看到天上的月亮,是发光的还是不发光?
    提问1:如果执着相上的人是我的话,那我就会很痛苦,这个问题我不会去回答,看与不看都无所谓,谢谢。
    13号:如果不需回答,那你又问我,你问我我必须回答,我反过来问你,你必须回答。只有在辩论的时候,才能知道对方的心境,所以我现在问你,你看到天上的月亮是发光的还是不发光的?
    提问1:我现在没有看到,所以无法确定它是发光还是不发光。
    13号:那你回去坐在那里看看。
    提问1:我不需要回去看,我在这里就可以看到。
    13号:那你看我当下是发光还是不发光?
    提问1:我看到你当下是发光的。
    13号:阿弥陀佛。   
    提问2:慈悲的法师,你可见过猴子?
    13号:见过。
    提问2:你见过猴子,给他讲经说法吗?
    13号:我会给他说三皈依。
    提问2:猴子爱捞月亮,我心中的猴子总爱到水里捞月亮,就会淹死,你如果见到猴子,一定要跟他讲经,不要让它淹死。
    13号:阿弥陀佛。   
    提问3:请问法师,月有阴晴圆缺,水有干枯阴显,谁来为水和月结这个缘?
    13号:您吧。
    提问3:我还没有这个功力。
    13号:事实上真正在修行过程当中,我们为何看不到自己的当下?也许在读出经典,或是坐禅的时候,会有那么一点灵光的显现,但是过后乌云又遮住了,真正在你修行的方法,是让你相续,这个相续就是月亮和水一样,结这个缘的时候,就是希望你修行的心相续,心相续,就是看到你心中的水会显现,这个月亮就会映照你的心里。
    提问3:再问法师,怎么让月更圆,水更近?
    13号:如果你非要希望月亮是圆的话,如果说月亮不圆的话,那您是不是不会看到自己心中的那颗明月呢?还会看到吗?
    提问3:如果说不圆的话,我也能看到,只是感觉到不完美。
    13号:所以说因为我们都是众生,我们众生都要执着一个,追求一个,现在比如说追求月亮的完美,或者说自己所得到的,你要发现问题,发现以后你才慢慢解决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13号总结:事实上刚才所讲的我们怎样去对待自己,怎样去寻找自己心中的明月,在寻找明月之前,我们要怎样去寻找自己的烦恼,也许每一个人的烦恼都不一样,就像今天在座的大家,看到台上这位法师,我就喜欢和法师探讨几个问题,你在探讨问题的时候,你是以何种心情提出这个问题,法师是以何种心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都要保持一颗非常平常的心,这颗心为什么这么重要?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发现不了自己的烦恼,例如认为自己的知见很正确,这些都是你的无名,都是你认为这个是正确的,所以你看不到自己的心。事实上你真正放下自己,放下自己真正的心和法,你会看得很透彻。印祖大师说在家要孝敬父母,对家人,对亲人,对你的朋友都要尊敬。在外面,你要为人处事,在你的生活当中,在你的工作当中,都要做到最好,这样才是真正的佛法。佛法既然进入你的心中,那么你为何不运用到你自己的身上,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为什么要偏偏指点他人的错误,这样你心中的那颗月亮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明澈的天,大家的修行,即使是我自己,如果真正修行的话,先要发现自己,发现自己以后,才能去解决自己的烦恼,把解决烦恼的方法相续,这样的话,你才能见到真正的明月,阿弥陀佛!
   
    16号陈词:阿弥陀佛!各位法师,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嘉宾,大家阿弥陀佛!
    我叫妙昊,来自扬州鉴真学院。今天的题目是祖云: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如何顿澈自性光。首先呢,这个江也好,水也好,现在我先把它抛在一边,就说这个月。我觉得这个月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朗朗见到的清净的佛性,清净的自性。我想说后面的话题,如何顿澈自性光?我们今天的人学佛,都在看祖师或者是佛陀,或者是看到别人的成就、成果,但是我们大多都忽略了他们前面的过程,因和缘。所以我认为如何顿澈自性光呢?那么我们自己得有一个求学的过程,得有一个发心的过程,这样我们才有顿澈自性光的机会。我在这里想举一个例子,马祖道一禅师门下有位禅师,去见南岳怀让大师的时候,大师问,听说你在道一那里问一答十,问十答百,那我问你一个问题,如何是你的本来面目?对方哑口无言,他就很惭愧,竟然不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他当时回去翻遍了三藏十二部,都没有找到答案。于是他就到山林里面自己参这个话题,最后有一天他徒弟捡到一块石头,扔到后面,他就顿澈了。
    我们顿澈自性光,要有求学的过程,中国古人有句话说求理见性疑为病,我们也讲山穷水尽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这里也讲能海上师讲的一句话,只有我们自己善知善识,才能知道是善知。   
    1号:主辩法师讲的非常好,讲了一个祖师的公案,南岳怀丈点化马祖道一,那么事过多年,我们也没有搞太清楚,我们按南岳怀丈的话来说,您本来的面目是什么样的?
    16号:我觉得我的本来面目和你的本来面目是一样。
    1号:咱们是共用一个面目?
    16号:不是共用一个,是一个共用。
    1号:就一个用的,我不和你共用,我一个用行吗?
    16号:可以。谢谢。   
    6号:请问法师,这个如来藏,佛性,皆是从因谛上来说,如来宝藏还没有开发,佛性是讲成佛的可能性,对于这个话,我不知道你对佛性,有没有看见,有没有理解,对于如来的宝藏,你有没有开发出来,你现在是凡夫还是圣人?
    13号:我觉得法师的这个问题还是很好回答的,首先第一个,我的佛性我看不见,第二个如来宝藏我也没开启,是凡夫还是圣人?我是凡夫。
    6号:谢谢。   
    13号:请问法师,您刚才讲到修学,在祖师开悟之前,他都有一段修学的历程,如果说像您这样的话,六祖慧能大师是因一句话而开悟,他在前面的修学历程,是我们是众所周知的,是一个人念《金刚经》一段话而起心,他是当下顿悟的,你怎么解释和你刚才所说的。
    16号:我觉得六祖慧能大师不是我,可能也不是你,所以说六祖慧能大师在我们中国乃至世界的历程是一个例子,这个是讲到根性的问题。阿弥陀佛!   
    14号:法师您好,我的问题是,对我现在一个凡夫来说,我有很多烦恼,我以前就喜欢看佛经,看了很多,对于我来说,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我有很多的见解会参杂在其中,使我看不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怎么避免这种情况?
    16号:你是自己在看?
    14号:是的。
    16号: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寻找一位老师,一位出家的善知识,让他对你做指点。基于你这种阶段,昨天有一位居士提问,意思是说我们意志是乐,心是苦,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为什么说意志是乐?我们心里有很多的烦恼,这个过程是好事,是需要激励的。
    14号:谢谢法师。   
    17号:你刚才回答6号辩手的时候,你说你是凡夫,你怎么鉴定自己是凡夫的呢?
    16号:因为我有烦恼。
    17号:有烦恼不一定就是凡夫,六祖大师说烦恼即是菩提,请问你的烦恼就是菩提吗?
    16号:现在不是。
    17号:你有烦恼过吗?
    16号:有。
    17号:六祖大师的话你听吗?
    16号:听。
    17号:六祖大师说烦恼就是菩提。
    16号:但是我提不来。   
    提问1:请问法师,千江有水千江月,如果没有千江,何需月呢?
    16号:千江就在眼前。
    提问1:我说如果没有千江,还需月亮吗?
    16号:月亮在天上啊。
    提问1:请回答我的问题。
    16号:我已经回答你了。
    提问1:如果没有千江,还需要月亮吗?
    16号:不需要,如果没有众生,就不需要有佛。
    提问1:阿弥陀佛!   
    16号总结:阿弥陀佛!首先想说几句客气话,因为今天是我们这次活动的最后一天,感恩w88官方寺常住和佛教在线和各位善知识,成就这个因缘,使末学能够来这里学习。我自己出家这些年来对佛法的感受,我觉得佛法是真实的,是现实的,但是我也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在我身上也有,就是我们很多人对佛法存在一种偏见,总是高谈阔论,我个人理解,我们的学习,见要与佛齐,我们的行要与人齐,为什么要讲与人齐?因为人是与佛成。祖师大德讲,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如果我们有很高的见,没有行只有横,如果有行,没有见是迷。引用上人的一句话,要解般若迷,行下智悟。
   
    14号陈词:各位在座的老师好,祝愿灾区的人们永远吉祥。公案缘起于《普灯录》第18卷,有人认为是禅宗祖师所说,也有人认为是宗性禅师。我找到宗性禅师的理解,是让抱法归真了万缘,法性清净末无边。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是虚指的方式,无论是抱身还是法身都是清净的,我是这样理解的。一杯水,有的人喝起来是血水,或是火焰,有的人喝起来是甘露,不同的境界对他有不同的受用,其实外界的东西一直存在,只是因为因缘的修行而有了分别,这是我对它的理解。
    如何顿澈自性光?从初地到十地法云地,这样去解释的话,太遥远了。对于我来说,别说入佛了,还没有区别呢,怎么谈这个东西。我谈最简单的,做人与成佛的关系,我比较敬仰印顺大师与太虚大师,我以人间佛来讲下,印顺大师讲了做人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第二个阶段是超人,第三阶段是超超人,人是十地以上的菩萨,菩萨以上的就是超超人。你要从世法开始,如果你连法律都谈不起的话,还谈什么佛法。太虚大师讲的仰止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明真现实。对于现在来讲就是诸善奉行,诸恶莫作,从这个方面开始,这是顿澈自性光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明心见性就是禅。我真的有很多烦恼,在我上者灿烂星空,在我心者,也像天中的繁星一样,使黑暗的世间变成光明的世间,这就是我心中的光明。   
    1号:刚才这位居士讲的非常好,从做人开始,人成佛即成,我们有善心,有修行,开始在积累,那么禅宗,它讲要顿澈,顿气之下,我看你好像远了点,第一个是怕远,你越怕远就越远,从初地到十地,我们是不一样的,你是怕远还是畏远?
    14号:不是。第一个真正揭示了菩提,无所谓远和近。
    1号:你刚才讲那么多,我觉得好像不是六祖的禅法,六祖的禅法好象是讲顿,你讲渐,顿的东西怎么理解?
    14号:法无顿渐,我是渐法。
    1号:那你该找顿啊。
    14号:我是有差别渐之后,慢慢我相信有渐,自然的明心见性,我相信经过我众善奉行,诸恶莫做,我心中自然就会呈现光明,不等待我去发现。
    1号:你是把你心中的污垢慢慢化掉?
    14号:是的。圣人无畏惊人。   
    6号:我们讲辩禅确实很有味道,但是我们现在是讲顿澈自性光,所以说我们讲自己不知道的话,可以引用大乘经典,尤其是经要的东西,来给大家讲讲这个顿。
    14号:谢谢法师给我这个机会,我先谈谈我对《六祖坛经》的看法,因为《六祖坛经》有各种版本,但是都有一个思想,六祖大师不仅提出了顿悟的思想,还提出了顿修的思想。神秀大师也讲了,但是他没有把顿悟放在生活和实践中去理解,而慧能大师把它放在生活中理解,所以说他行住坐卧不离禅,一切行住坐卧皆安乐,从学理上分析比较远,当然最远是追随到菩提树下,我们的世尊开悟,顿悟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以博爱之悟理解。
    6号:你说行住坐卧都是禅,每个人都在行住坐卧,是不是各个都是禅呢?
    14号: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有个禅师把禅宗的经典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个阶段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个阶段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但是众生的行住坐卧和祖师的行住坐卧是不一样的。我也是行住坐卧,但是我的行住坐卧和祖师的行住坐卧天差地别。   
    13号:我想请问一下,你刚才说渐修,那么这个渐修和顿悟是怎样的关系?你怎样认为?
    14号:我觉得当我在迷的时候,就一定是渐修,当我悟过之后,无所谓顿和渐。
    13号:你现在是什么东西?
    14号:疑在迷上。
    13号:你看到迷的东西了吗?
    14号:如果我看到就好了,如果我看到了迷,我已经是脱离了三界或者生死。
    13号:你迷的是烦恼,你看到自己的烦恼了吗?
    14号:我是因为烦恼而迷,你能说我看到烦恼了吗?   
    16号:你刚才说你看过《坛经》,《坛经》中有一个13岁的小沙弥,我忘记了他叫什么名,他问六祖慧能大师,说你有见还是没有见?慧能大师打了他一下,说你痛不痛?如果你痛就是凡夫,不痛就是木石。六祖大师说我有见,有不见,我见的是自己的烦恼,不见的是这个过程,你怎么理解?
    14号:见就是见,不见就是见。对是错,错也是对,对于我来说,佛法一切现成,是就是是,非就是非。
    16号:六祖大师说他见自己的烦恼,你怎么理解,不见的是过程。
    14号:我用《维摩诘经》说比较好,有人问维摩诘大师说我有病,问为什么有病,因为众生有病,所以我有病。我认为六祖大师的烦恼就是痛苦,和摩诘大师是一样的,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16号:阿弥陀佛!   
    17号:昨天有问题,问了之后没吃好饭,我现在再问一下,法律大还是佛法大?
    16号:我刚才已经阐述了这个问题。
    17号:现在我重新提个问题,法律大还是佛法大?
    16号:我今天还想重复昨天的问题,我认为对于我一个凡夫来说,我认为还是法律大,为什么这样说?如果你连法律都遵守不了的话,怎么遵守更加高深更加严格的戒律呢。
    16号:你刚才说从做人开始,做好人之后又做什么?
    17号:刚才太虚大师告诉我们,人,超人,超超人,我觉得无所谓超超人,我希望先把人做好再说,这是最牢固的。
    16号:六祖大师是不是人?
    17号:我认为他是人。
    16号:达摩祖师呢?
    17号:是人。
    16号:释迦牟尼佛?
    17号:是人。
    16号:他做人之后,还需要做什么?
    17号:非礼勿视。   
    提问1:我想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叫做顿悟?
    14号:顿悟在学理上分小顿悟与大顿悟。
    提问1:你顿悟了吗?
    14号:我一直在强调,我昨天还生气了,我还没有顿悟。
    提问1:既然你还没有顿悟,你怎么解释你刚才所解释的顿悟是正确的?
    14号:我觉得是这样的,能顿悟的人是一种修行,而我这是一种知识。第二个我来w88官方是问禅的,居士比的不是修行,比修行的话,我怎么能坐在这上面呢,我只是一种辩论。
    提问1:谢谢你。   
    提问2:千江有水千江月,你说这个月映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有业障,障碍了心目,看不见心中的明月,就好比说明月怕乌云,江水怕日照,我不知道你对业障是怕还是不怕,是有还是没有?
    14号:我觉得无所谓怕与不怕,这是表达心末与众生无差别的事实,当你和万物不作对的时候自然就顿悟了。
    提问2:过去的祖师我都没有见到,我今天问你的想让你正面来回答我的问题,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祖师说的话,大家都知道,也都知说过,就像释迦牟尼佛的话大家都知道。
    14号:首先我不是法师。第二,我举个例子来说,假如这是一张纸的话,有的人在上面可以画出明传千古的画,有的人涂鸦,弄的一团糟,同样一颗心,有的人用起来就不一样,这是最大的区别,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明明在眼前,我为什么看不见,就是因为我心不自在。
    16号:你把你的心用在哪里了?为什么你的心不自在呢?我的心不自在,所以我来问你。
    14号:你没有找到,我也没有找到,因为我刚才探讨,我们一直在探讨,一直在寻找,我希望我和你一起寻找。   
    提问3:前面各位师父都强调明月,都在寻找,这样的话,和唯心主义怎么区别?
    14号:你的问题我非常适合回答,因为我学哲学的,首先从文学角度来讲,“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首先是一个表达方式的问题,这是一个比喻,如果你把这件事情扯到唯心和唯物上去,犯了一个错误。   
    提问4:我想问的问题,没有千江,没有月,没有天,没有江河是什么样子?
    14号:那就随它去吧。
    提问4:它的作用是什么?
    14号:已经不在了,还有什么作用。
    提问4:诸性无常,就没有作用吗?
    14号:你随它去,那就是没有作用,你不随它去,就有作用。
    提问4:随它去就没有作用你怎么知道随它去?
    14号:不了之了终是了,既然随它去了,你为何还要在意随它去呢。   
    14号总结:我是这样理解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其实我总感觉这个世界本来是圆满的,只是因为眼睛的残缺,才反映出这个世界的不圆满,好多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或许幸福就在我们心中,但是我们总是到外面去寻找,假如我们真正能去顿悟自性,如果从反醒,自我考虑问题的话,好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我现在也在寻找这个境界,我是凡夫,我现在也在寻找这个境界才能常在我心。
   
    17号陈词:诸位评委法师,诸位老师,首先我来感谢下我们的评委,昨天到今天,对我的个人帮助非常大,我要对“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做一个阐述,想不到该怎么入手。刚刚前一位辩手的话,说到这句话的出处,我就接他的话来说,这句话出自哪里?我们说是黄龙禅师,据我了解最早是在宋朝,宗净大师在注解《金刚经》的时候用了这句话,这句话完整的是四句话,前两句叫报化非生法身无边,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个偈诵是作什么用的?刚好是解释《金刚经》的如理实践,用《金刚经》做一个比喻,法报化三身是什么意思,我听他这样讲,听的很受用,一下子就远离了争执,花是什么花?叶是什么叶?根是什么根?今天又来了,月亮是什么月亮?有没有圆缺?佛的三身功德,报身的功德是什么?化身就是你在哪里我就度到哪里。法身的功德是什么?后面那句,万里无云万里天。我是这么理解,也非常遵循宋朝大师的偈语,阿弥陀佛!   
    1号:主辩手讲的很好,很是清晰,后半部分,好像主辩手没有提到,如何顿澈自性光,这个能不能再补充一下。
    17号: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来告诉我们,这么殊胜的功德,如来出世的一大本怀就是教我们成就像佛祖一样的功德,教我们怎么成佛,我还没有悟,但是《大般若经》给我们体现了,就是前几位法师提到的,善知识就是内心的般若智慧,善知识就是自己的同道中友,慢慢就会顿悟自性光,这个思想和历史上所提倡的渐修顿悟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
    1号:法师讲要依靠善知识,善知识刚才又讲了,祖师大德现在很难寻找,我们现在按照祖师大德的话来传播一下,当时黄龙禅师接引人的时候是怎么接引的?第一个把手举起来,就问,我手可是佛手?第二个就把自己的脚抬起来,问我脚可是驴脚?大家一下就理解了,请问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17号:我不是黄龙禅师的弟子,因为所有的公案都是契机当下,当下是这样的,前一位辩手对昨天的回答追究不休的时候,你对公案理解之外,乃至你找其他的人,都不会回答。
    1号:你是拒绝黄龙禅师对你的启示。
    17号:黄龙禅师的弟子接受黄龙禅师的启示。   
    6号:讲到如何顿澈自性光,刚才说法报化三身结合,法身是便于接触的,报身是大智慧、光明相,我们翻译过来叫光明遍照,化身的化就是佛的随机应化,请问你顿澈自性光,顿澈是法,还是报,还是化?
    17号:这个问题在《大般若经》里面也有叙说,首先是顿澈的法身,其次有法身的月亮,明月展现出化身,没有法身,化身是不可能的。
    6号:顿澈法身是这么容易的吗?
    17号:顿澈法身确实是容易,对祖师大德,他们走过的路非常容易。
    6号:顿澈法身可是法身大师非常不得了,请问前面的实相到哪里了?
    17号:这个问题我只对他一个人回答,我建议那位法师苦参四个字:教外别传。
    6号:教外别传也需要传啊,法师弘法利生当然也需要传啊,所以请法师还是解释一下,《大金刚经》也是佛说的,我们现在讲《六祖坛经》是佛说的,《金刚经》也是佛说的,我昨天说“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通教不通宗,好比独眼龙”,想请法师来给论述下。
    17号:我同法师一样,都是从事佛学院的教学,你讲了这么多,我仿佛感觉到了达摩祖师面壁时的寂寞,达摩祖师从南京城度化,从南至北,大家都像你一样,请达摩祖师讲,达摩祖师最后没办法,面壁去了,阿弥陀佛!
    6号:法师也应该面壁去了吧?   
    13号:刚才听说我们昨天、前天到今天,都是在这里谈论问题,如果今天不在纸上谈论问题,那么你认为实相可说吗?
    17号:如果你真的不在纸上谈论问题的话,就不应该谈论那个问题。
    13号:我现在的意思就是我现在就是要在纸上跟你辩论,如果你直接进入,谈到实相的话,那你也可以不用回答我的问题。
    17号:你再说你要去讨论手指,它的指纹是什么,你请提问。
    13号:那就回到第二个问题,既然是我不在纸上谈论这个问题,你刚才这个偈语和法报化三身结合到一起,你能明确地指出,天上的月,水中的月还有江水,到底这三身是哪三身?
    17号:他的问题提的非常好,他说三身怎么连接,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是祖师们用的一个比喻,用一个方便善巧的比喻让大家明白法身殊胜的功德。用千江有水千江月来比喻报身和化身,你问的是化身是什么?水中的月亮是化身,天上的月亮功德圆满,无圆无缺,佛的道身需要很多因缘,这是佛祖具备的一切殊胜因缘。法身就是万里无云。
    13号:你现在讲出来的三者都是不同的,我现在就说了,如果这三者都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个法报化三身就是有区别,是不是?
    17号:你错了,这三者是一样的,刚才我回答那位法师话的时候,道、化二身,这是非真,为了了却妄为,道身是化身的表现。
    13号:佛陀是几个身?
    17号:佛陀要分,如果是释迦牟尼佛的话,他就是有不同的体身,如果问问是问佛,它有不同的身,请问你问哪尊佛?
    13号:我问的是释迦牟尼佛。
    17号:释迦牟尼佛最让大家认可的是两千多年前在印度火化,前两天在南京城还展现了佛陀身。
    13号:佛陀是千百年化身,您刚才的这个比喻,怎么样比喻佛陀?
    17号:问题我似乎没有明白。
    13号:我想问的是您以这个偈语来讲的话,你以化、报化三身来讲的话,怎么样比喻佛陀?
    17号:我首先来声明一下,我不是用这个偈语,我开篇说了,结尾也说了,宋朝《金刚经》说了,我是以它为依据。
    13号:但是现在是你坐在这里跟我讲。
    17号:这个偈语里面我已经说了几遍,你想知道法身用了万里无云万里天,你想知道报身用了天上的圆月来表示,你用化身用了千江水的月亮来表示,这就是佛祖的法、报、化三身。   
    16号:今天说的顿悟,顿澈自性,我想问这个顿悟是解悟还是正悟?
    17号:两者都有。
    16号:那就是说,刚才法师也提到三身,如果按次第来讲的话,修行应该是先为法身。
    17号:对,我已经说过了。
    16号:据我所说,正法身之前还有次第,就是破尘身,见根身,正法身,如何破尘身,见根身,正法身?
    17号:如果破掉我们的尘身,见根身,我们的五蕴之身不可以破,六祖大师破了吗?释迦开始在树下坐的时候破了吗?
    14号:戒定慧三学,还有教理行正,这四个层面的东西,顿悟跟顿修,之后还有起修,你认为悟和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7号:这是一个次第,通常讲了修,通常是指在悟之后修,但是我们泛泛地讲,我们是在修行,广义地讲,我们所说的善法都是修。
    14号:谢谢法师开示。   
    提问1:法师你好,刚才您问同学一个问题,做人之后做什么?
    17号:刚刚那位先生的问题,他把我刚刚提问的问题反问给我,做人之后做什么?我们是没有之后,做人即做佛,这是祖师让我们这么做的。阿弥陀佛!   
    提问2:如来不来,如何出世?水月分说,如何是一?
    17号:本来师父不来,看见你在这里他来了。
    提问2:再请问,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请说。
    17号:(不作声)好。
    提问2:谢谢!   
    17号总结:刚刚议论的观点是从宋朝宗进法师感悟的一段说的,由此我们想到了后辈的学者们在读解佛经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出现小小的失误,断章取义,祖师断章取义,他用得非常好,祖师可以拿棒打人,请问这位学法律的可以吗?肯定不行,祖师可以把他的手指斩掉,祖师在讲“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时候,他有他的善巧,根据他当时聊天的前后,用的恰到好处,我们后辈好长时间停止在这里。读解祖师的话,或者佛经的话,我非常推崇13号法师的观点,从大乘经典中找到真正的内涵,如何顿澈自性光?我是非常推崇一个是渐修顿,我是比较提倡渐修顿的,当然也有顿悟,但是站在顿悟者的面前,跟多渐修顿悟者会告诉我们,比如说六祖大师都没有怎么接触过佛法,但是他在这期生命之前,有无数期,依止善知识,供养三宝,在我们寺庙中种种事情都做,这样才导致一千四百多年前,六祖大师因一句开悟,我依据由此悟,结果自然成后,灿烂开放。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