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88官方寺庚寅年“机锋辨禅”文字稿(预赛第二组)

发布日期:2010-08-30   字体大小:   

    时间:2010年8月13日上午

    主持人:请10-15号辩手(10号常泽,11号镇福,12号明兰,13号通照,14号孙国柱,15号印玄)
   
    10号陈词:众生因贪嗔痴而有种种执著,诸佛开示佛知佛见,使得我们众生脱离于轮回,这就是诸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缘。
    11号:刚才听法师陈述了一下,法师在讲的当中,我听的是一种陈述。
    10号:末学来自中国佛学院,法名常泽,我自出家的时候,就读佛学院,我觉得应该是机缘巧合,但是末学在真知灼见方面非常拙劣,末学在这方面抱着一种出来向大家求学、参学的目的,这方面可能见识非常拙劣,请体谅。
    11号:阿弥陀佛,法师太谦虚了。
    12号:佛与众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因缘?
    10号:婆娑世界众生得因缘,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佛于众生根基成熟之时出现于世,说佛法,佛法应众生悟入佛知见,佛以凡夫之称逐次修行,成佛,也是告诉众生,在此婆娑世界,有众生能以此佛法修行成佛。
    12号:一大事因缘,禅机在哪里?
    10号:此大事因缘,是讲众生在此处。
    12号:你前面的陈词说了,你坐着是佛知见,你如果站着就不需要回答。你站没站着?   
    13号:我想请问法师,你对一大事因缘的理解,刚才像第一位说的没有陈述出来,我现在再问一次,你对一大事诸佛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出世,他的本怀是什么?你要回答一下。
    10号:诸佛以慈悲、智慧、方便接引众生,众生离此婆娑之苦得解脱,故说此大事因缘。
    13号:谢谢。
    14号:因为《法华经》的宗旨就是开全显实,我的问题是,你认为大事因缘是否能圆满成就,是不是人都可以成佛,最终都可以成佛?
    10号:众生根性都有佛性,但因众生修行无力,他在修行过程中程度怎么样,有的可以早成佛,有的可以晚成佛,众生皆可成佛。
    14号:是必然的?还是肯定的?
    10号:是绝对的。
    15号:佛开示悟入佛知见,如何开?如何悟?如何入?
    10号:佛一人说法,众生遂得解,佛所说的法,以一因演说,众生种种修行,加以此法修改,得神诸公,以此法修改,没有得到阿罗汉果,最后在集结三法的时候,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众生在依教修行的时候,他可以选择三藏十二部中的种种修行,最重要的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修行。
    15号:如果佛没有开示的话,我们怎么会入呢?如果没有开示的前提,我们能入了吗?
    10号: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在其中种种法门,以种种根基入,每个人所修行的法门都不一样,所以在禅宗诸位祖师、大德引领学徒的时候,因为各位的根基而成熟,因为修学者、学佛者都在学习佛法,但是我们要让正确的导师深入经藏三藏十二部的时候,更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自己的修为选择自己适合方便的法门。
    10号总结:阿弥陀佛,诸位法师,诸位居士慈悲,末学不才。我以一个偈子做结束:禅宗的宗旨我个人以为这个偈子应该是非常适合于我的修学,泉波既是水,泉水既是波,心法本无二,凡圣岂有殊。 
 
    11号陈词:各位法师,各位评委,大家早上好,我来自峨眉山,我叫镇福,非常荣幸与大家在这里一起学习禅,今天的题目是:祖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如何是一大事因缘?大事者,乃生死之大事,宇宙万千,轮回更替,无痕无灭,佛之真理,而众生于痴,执苦为乐,与生死苦海中不得解脱,佛因悲悯十方众生而出现于世,佛之根基不同而应机说教,传真如,直指生死法门,悟入本来之面目,而证得究竟涅槃妙机。回答完毕。
    10号:法师说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这一因缘为生死因缘,凡夫以何为生死?
    11号:佛就是因为众生有生死才出世,我们如果没有生死为什么还出世,人要解脱生死,到达彼岸。   
    12号:佛的生死与众生有什么不同?
    11号:你是众生,众生是你,无二的。
    12号:佛也是众生。你刚开始怎么陈词?佛的生死与众生的生死有何不同?
    11号:佛与众生是树与根的关系,没有众生就没有佛,没有佛就没有众生。佛因为看到众生生死痛苦而且大悲,为了大悲而发菩提心,因为菩提心而得正觉,佛与众生是不能分开的。
    12号:我现在觉得前面讲了很多,其实真正的,禅宗的语言充满模糊性,我们作为学禅的人如果还是用模糊化的语言来表示的话不好,能不能用进一步的语言来表述?
    11号:法师很慈悲啊,替众生考虑。打个比喻,他是个神医,他为什么是神医,他治了很多的病,如果他没有治很多病他不能成为神医。   
    13号:法师刚才提到生死,我有一个问题就是佛有没有生死?
    11号:佛是超脱生死。
    13号:为什么你刚才讲根与树的关系?
    11号:佛为什么能超脱生死,是因为他觉悟,他觉悟是因为众生觉悟,他为了度我们,与我们就是树与根的关系。
    13号:他到底有没有生死?
    11号:没有生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   
    14号:他为什么要度众生呢?
    11号:我们诸佛的缘分,是我们成就了诸佛,像我们说的树与树根,如果没有树根,树肯定会枯萎,佛为了救度众生才称为佛,否则不能称为佛。
    14号:是否有一种可能,他自己觉悟了,但他从来不会度众生?
    11号:什么叫做佛?自性觉他,自性,觉醒圆满。
    14号:当一个佛进入无余涅槃的时候,如何发生不可感召的力?      
    15号:佛去哪里了?
    11号:来无影去无踪。   
    提问1:我想问一下,小朋友可以学佛吗?
    11号:可以啊。
    提问1:难道要天天念佛吗?
    11号:你可以学佛,小朋友诸恶莫做,诸善奉行。
    提问1:佛是什么?
    11号:佛是觉悟的,是聪明的,你跟着他学没错的。
    提问1:禅是什么呢?
    11号:禅这个东西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你跟着学就没错。
    提问1:佛与禅有什么联系吗?
    11号:它们是有联系的,非一无二。
    提问1:阿弥陀佛!小朋友学佛是好事。
    提问2:阿弥陀佛,法师,让我替你回答一个问题,佛无来无去,我们众生有难的时候佛当来,众生觉悟的时候当去,佛当来当去。阿弥陀佛!   
    提问3:法师你好,你刚才提到众生与佛的关系是花与叶的关系,众生死了,花叶就死了,佛无灭就不是死了吗?
    11号:本来佛不生不灭,就是因为我们有生有灭他才来。如果大家都觉悟了,他就不来了,我们有难他就来,我们觉悟他就回去。这就是佛。
    提问3:花怎么救树根呢?
    11号:这是我打个比喻,你不要做表象,我做个比喻而已。
    提问3:这个比喻好象不恰当。
    11号:所谓不恰当是你还没有理解,你慢慢去理解吧。   
    11号总结:非常感谢大家,我的意思是说佛其实离我们不远,就在我们心中,当我们有苦难的时候佛就在我们身边,佛是花,我们是树根,我们也能成为花果,我们也能救度众生,所以说禅是一支花,我们是禅的根,我们也能成为禅。阿弥陀佛!   

 

    12号:各位来宾,各位法师,各位评委好!我也是来自中国佛学院的,我叫明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何为大事因缘,我觉得这个命题,按照中国传统,前面也讲了,这是一个偈,按照我的解读,按照中国传统来解的话,它是体、相、用。这个体是什么?诸佛所见到诸法,见到诸法所证得的实相、本来面目,就是今天讲的如来藏,讲的是真如。那么这个相我觉得是众生相,包括佛相,它这里面可以归类到佛与众生这种因缘。什么是用呢?就是《法华经》里面方便品第二所讲的,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它是分为四个层面,下面我也分为四个层面来陈述。
    诸佛出世,这是用的一面,为一大事因缘,开示知见,佛破除了佛法二字,真正讲了诸法实相。像《六祖坛经》里面也讲,开示之见入佛之见,佛清净了,诸法实相最终要传达给众生,要传达内在的自在光明,这种光明就是传达给众生,通过三藏十二部来教化他的僧团,那么我把它归结为教天。
    第二个是诸佛出世,是佛知见,预示佛之见,我可以把它归结在这种思想面,因为诸佛为了区别众生与佛之间的差别相,必须显示它的种种功德利益,像这种我们讲的四土。
    第三点我把它归结为芸芸众生,入佛知见,把它归结为实践篇。
    最后是入佛之见。通过这四点的学习完成,带领众生脱离轮回之苦。
    10号:三藏十二部皆是诸佛预定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佛在开示诸经典一一说法,众生个人得解,但是我们作为大众,在理解佛法的时候,可以有所偏差,如何引领众生生起正知正见。
    12号:我们经常讲十正见、八正道,必须树立一种正见,那就必须学习区分善正的觉者,我们现在学习这种经教,乃至于今天参禅,最终辩论的结果,最终是让我们回归到真正看清自己的慈悲心,突破烦恼障,突破你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复杂性和不准确性。在这种正见的学习下,这种信心,这里面其实就是一种信的过程,我们经常讲要信解行正,信是第一步,这也是正见里面的内涵。我辩禅也是,小朋友讲什么是佛,我觉得我们现在真正有见,必须有转化的语言,正上的果分是不可说,但俗地上,我们在俗地上也可以搭建一种平台,佛也是一种圆满,这种知见也是有这种生死,但是他不注重生死。   
    11号:法师慈悲,佛带领我们走出轮回,那我请问一下,这怎么带领?
    12号:佛是用三藏十二部开示我们,其实我们这里面所谓的带,都是俗地上语言上的诠释方式,但是在里面,我们可以方便安立,像前面《法华经》里面也说了,诸法怎么方便善巧,以各种三皈依,来开悲显智,佛带领的方便,它开发你的自性光明,这种愚痴,这种强烈的我执,你这种贪嗔痴慢慢疑消除,自我在凸现的时候,去消灭贪嗔痴。
    11号:是让我自己觉吗??
    12号:就是闻、思、修,《法华经》里面讲要法华经要,前面讲的是一种正见,开者开方便之门,逝者逝方便之门,佛这开方便之门的时候,依言教叫修。还有一个命题叫“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菩萨清凉月,常有立机风。”与诸佛,与三藏佛相引证。   
    13号:法师刚才以体、相、用来讲佛一大事因缘,我想问法师,你从体相来讲,一为何?大为何?因缘为何?
    12号:因缘就是佛与众生的因缘,佛都是为了见诸法相,最终是要实现,我强调的用什么?我们现在问禅,也在这里面,我觉得这个因缘就是今天这种用的过程,一大事就是诸法实相。
    13号:一大事是诸法实相,像你刚才体相用分的话,为什么要说一大事因缘?我也可以说诸佛出世因缘。
    12号:这里面可以讲一,可以讲统筹、多样化,内在的辩论关系,诸佛为了强调与众生,善无差别,它不是这样讲的,这个“一”还是强调的关系,强调统一性,强调你与众生无差别,你与佛也无差别,心无众生相的差别,它要消灭你这种无自性,消减你这种障碍,用这种统一性来打开你,最终回归到佛陀老人家的障碍,这是多样性的存在,曲解了分离,因是要打散我们的分离这种思维和念头,这是它的意义所在。   
    14号:体为何?相为何?用为何?
    12号:体相用有别于中国传统的规律方法,它有别于西方讲的价值论、知识论,它这里面走的是一种新的例子,诸佛是清净的体,众生的体为什么还不圆满?就是通过佛,通过智慧,通过种种方面,像《法华经》里面的皈依,开全显实,开种种念,我们回归到种种本体上来,要泯灭差别性。体就是诸法实相,相就是要我们泯灭佛与众生的差别性,用就是佛,用它的智慧使众生开启它的心性,回归到佛。   
    15号:刚才讲的那些诸法实相,我总觉得遥不可及,我们怎么去除诸法实相?
    12号:这个问题很简单,为什么禅宗在后来变得贴近中国的生活,我觉得你是非常谦虚,说你是凡夫,但是凡夫你有这种相,就确定了方向性,有这种目标,建立最通俗的闻思修。
    15号:可是我找不到切合点。
    12号:这个你要慢慢找,你在未来,你的安立,再切合自身,调和自身的方法,发挥自己主观的因素,就能够找到,因为佛法修行,是需要你自己去找的,是要你自己去参的。
    提问1:我不知道如何建立正见、正性?
    12号:要开佛之知见。
    提问1:以什么开?
    12号:依三藏十二部来开,以你的自性来开。
    提问1:如何而修?
    12号:你要真正面对自己思维上的错误。
    提问1:今天说开示,你还没开,我怎么悟?
    12号:我现在就在开示你。   
    12号总结:关于这个问题,这也是一种契机,这个命题里面,我也发现了自己学习佛法的一个方向,我刚刚反复地强调,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个是它的这种演教篇,第二种是它的思想篇,第三个是它的教化众生,下面的第三、第四,悟入佛陀知见,佛教化的机缘,来实践修习佛法,体证诸法实相,辩禅也是这个形式之一,我们必须要把握现在阶段,应用到现在人的根基,说把祖师大德的立开显出来,而不是总回归到真谛义上,一般人讲不清楚的。最后呼吁大家真正认清禅法与现实的对应性,怎么样用这种现实性语言来诠释,这个也是我以后要做的。   

 

    13号:阿弥陀佛!我是来自中国佛学院,法名通照,今天辩的第一个题目就是祖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如何是一大事因缘?从我自己认为,大事因缘,它肯定就是站在我们众生角度来讲,它是面对众生,如果说诸佛出世了,觉悟了,就是下面的众生,从他本身来讲的话,不觉悟,出世因缘还是没有用的。所以说它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你自己通过修学,对修学佛法说知见上的认识。第二个就是说佛陀通过它的修行来开示悟入,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佛法。这两个方面有自立性,从体上讲,也有一个从用上讲,从体上讲的话,引领众生脱离生死,我们诸佛开了方便,就是接引众生,告诉众生我现在有八万四千法门,告诉你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应该怎么修行。再加上我们在佛法当中是圆融的,在圆融的佛法当中,你要去选找自己站立的点,这个点就是你切入佛法的点,如果能找到这个点的话,整个一圈走下去,就会进入思想。佛陀告诉你划了一个圈,告诉你佛法是圆融的,有八万四千法门,我们众生的根基不一样,那么你的修行就不一样,我们根据自己的修行,在自己的圈上找自己的点,从而进行修行,这是佛陀出世的因缘。   
    10号:法师说依佛陀的三藏十二部经典修行,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种种障碍,我们在三藏十二部经上乘佛法无边,佛法微妙,怎样抉择,怎么选择修行的方法,于三藏十二部经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法门?
    13号:现在的有念佛,有坐禅,有修行方法,我们根据自己本身的因缘,比如我明天去到了西藏,我和密宗特别有缘,这个修行是有次第的,然后慢慢参悟,关键看你自己的心在哪里。我自己虽然信了佛,但是心还在外面,根据自己修行的根基来选择修行的方式。
    10号:法师说需要用善知识作为向导是吗?
    13号:对,一定要正确的善知识。   
    11号:刚才讲了体用,讲了表用,怎么禅用?
    13号:一个是体,一个是用,讲到禅用,就像佛陀当年为什么用口讲出来?是因为众生执著于名字相,佛陀没有办法就应机说法。既然你执著这个相,我给你一块糖吃,你吃了以后,自己的体还是自己的,这个禅用,即使佛陀讲出来,如果你不去吃这个糖的话,那你还不知道什么是禅用。
    11号:如何吃?
    13号:佛陀给你,你吃不吃呢?我现在给你,你吃不吃呢?
    11号:吃。   
    12号: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禅机是什么?
    13号:如果说以我自己来讲,外人说从自己的相上建立,这个禅机是什么?就是你在当下中是否能对待你周边的人,如何面对周边的事情?如果你真正有一颗禅机心,如何安住于当下?
    12号:我就问佛怎么解释?禅怎么解释?
    13号:佛是他的老师,禅就是佛所说出来的。   
    14号:我的问题是,释迦牟尼佛说法和诸家的学说学派辩论确立了佛教的神圣性,佛的大事因缘在哪里?我们如何确立佛教之见,佛教的大事因缘是如何让我们成就的呢?
    13号:佛教从出家人的角度,修戒定慧三学,你要知道什么是正戒,你要确立真正的正戒,正戒跟外道区别的话,第一条就是有戒律的衡量,佛陀讲了那么多年的法,留有经文的依据和论文的依据。
    14号:假如我现在信仰道教的话,道教也有戒律,也有经文,佛教的特殊性、殊胜性在哪里?比方来说,因为你说佛教有戒律,道教也有戒律,虽然我信佛,但是我不了解佛,对我一个未开悟的人来说,对天、对道仍然不了解,如何给我一个光明、圆满的心呢?
    13号:这样讲的话,佛陀度众生的时候,凡事都是有因缘。一个脸上有什么?有鼻子、眼睛、耳朵、嘴巴,但是说如果一张脸上没有眼睛的话,这就不像人,所以在世间众生,随着因缘的不同,有隔离的相。
    14号:凡夫有知言,众生有知言,怎么来归类呢?
    13号:如果说在前面的修行过程中,你的方法也许和其他人的方法是不同的,但是你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拿菩萨来说,菩萨要解脱什么?要解除无明显。
    14号:这不是僧人、菩萨和众生的关系,而是佛教内和外的关系。
    13号:外部人宣传佛教的时候先是告诉他行十善,他有一个皈依的地方。
    14号:刚开始是告诉你做好事,做好人,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区别于其他的宗教的根本在何处?
    13号:佛教在所有宗教当中我认为是最圆满的,因为它接引众生的方式也好,虽然是不同,从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它是最圆满的。   
    15号:法师您说禅是安住在当下,那岂不是在相上?
    13号:安住当下没有相,你为什么先要安住当下,就是你这个相不向外求,不能向外参与,我们的心是随时都在向外参与,你安住当下就是把这个心伏住。
    15号:心不在外,到底在哪里?
    13号:佛陀也说,到底在外还是在内?还是在骨髓里?它告诉你一个道理,这个实相,不可以用外面的离相来表达的话,你真正安住当下的话,真正实相的话,你今天用口说出来的话,那就是妄想。
    15号:什么是实相?
    13号:如果你非要讲出一个实相的话,那我就打住了。   
    观众1提问:刚刚听了这位法师所讲的,有几点疑问,我们这个题目是讲佛陀出世有一大事因缘,既然有大因缘,当然也有小因缘,刚才法师也讲有关佛门内与佛门外,有大就有小,有内就有外,有凡就有圣,针对这三个问题,所以我想请法师在内外上契合主题再给我们诠释一下,请法师再开示!  
    13号:你刚才讲到既然有大因缘,也有小因缘,实际上这个大因缘不是大小相对的大,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这已经归此相,再把它列入小因缘,佛法就有在外和在内的区分,实际上佛法是在中道当中,真正的佛法让你悟入中道实相。告诉你在外面的话,我现在用在内破解,如果你在内,我就用在外破解,它不是相对的。我们现在有众生的知见,这个知见就是我要追求一个悟出来,你是凡夫,我就讲涅槃,然后你就认为涅槃是实有的、生死是实有的,这样的话永远相对下去。真正的佛法就是告诉你“涅槃”是什么?生死是什么?生死也是无有,它是以这个角度来告诉你这个道理,然后你再建立正确的知见去修行,我们不要去执著有没有涅槃,有没有生死。禅是“烦恼即菩提,菩提即涅槃”。     
    提问1:另外一个问题,我记得有个故事是佛陀在世的时候,他又要出家了,他乘愿而来是为了大因缘去成就众生,后来他放弃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庭,即使是在他在世时间国家也灭亡了,他无动于衷,放下了这个因缘,这个故事能不能契合到这个主题中诠释?
    13号:当时佛陀为什么阻止?因为他没有办法阻止,这是他们释迦族的因果,他们把河塘里的鱼捞出来全部杀掉,这是因果关系,佛陀当时的那种宽容心可以包容一切,外道来跟你辩论,在过去世有杀佛陀,有强迫佛陀,要你身上的肉,这是他的忍辱心,这种忍辱心是对他人的一种感化,所以他是以这种方式来修成正果,它是一种方便性。我们真正作为凡夫来讲,真正遇到这种情况绝对不会这样,因为它是无上的,那是佛陀。   
    13号总结:我们现在诸佛出世的这一大事因缘,就是我们要站立在众生的角度,这个众生现在是迷的,我们要去悟,既然悟,你就要寻找自己修行的方法,佛陀出世的本怀,就像佛陀讲了三藏十二部经,也是要你自己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去修行,就像佛陀指向月亮的时候,是告诉你要去见那个月亮,不是告诉你去执著佛陀的手指。所以在今天的佛法当中,我们从大的体上来讲,真正寻找出适应自己的修行方法,这是最重要的,是佛陀真正的教法。   

 

    14号陈词:各位老师好,祝愿大家清凉愉快。
    我认为祖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如何是一大事因缘?此一大事因缘就是开示佛陀悟入众生知见,我引用了一个禅宗的公案,我们在众生在轮回,就像鸡蛋中的小鸡,老母鸡在孵蛋。
    学理分析和现实关照,先从纹理方面说,大事因缘首先出自于《仁王般若经》,《法华经》给它一个详尽的阐述,从教学知识上来看,梁可勤说诸佛出事为一大事因缘,没有这回事,为什么这么说?《法华经》里有一个比喻,每个人都有一个宝珠在你的衣物里面,你找出来了。还有一个比喻,你有好多钱,你忘记了密码,佛陀告诉了你密码。我引用了中山先生的一个观点,《法华经》告诉我们一个既权宜又圆识的关系,般若共法告诉我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经过详尽的开示之后,说“有别于一切法”,唯有《法华经》告诉我们,佛说一切法皆是成佛之法,这就是所谓的圆教,就是天台宗高于其他宗的地方。对于我来说,理解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在很久以前,2500年前,在那个时代,有很多伟大的人出现,佛陀也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因此佛教的出现是作为一个文明的形态出现的,因为我没有开悟,也没有修行,但是它仍然是一个大事因缘,佛教是一种文明的心态,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对这样的凡夫来说,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它也是一个大事因缘。   
    10号:阿弥陀佛,主辩手刚才说众生接引佛性,皆是因缘尽?未曾开光?
    14号:我说的是宝珠在衣物里。开光是每个人经过《法华经》的开示接引成佛。
    10号:主辩手刚才也说佛所说法皆是众生解脱的密码,通过这种密码,修行这种佛法得到解脱,这种说法对吗?我说每个人在修行的时候,三藏十二部皆是密码的话,我们都在学习,都成了密码,我们如何解开这个密码?相对于每个人在修行的时候,这个法门我们要把它打开,这个密码如何形成?
    14号:《般若经》告诉我们一切法皆是上乘法,《法华经》告诉我们一切法皆是成法,我们众生中轮回受到了痛苦,所以想得到解脱,佛经里有一句话,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11号:祖曰: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内相,非外相,不在当下,宝珠在哪里?
    14号:当你未知的时候,假如你求佛的话,你认为那是佛,当你求到佛的时候,佛能引领众生,佛为什么有一大事因缘,心佛众生无差别,因此佛才来到这个世界上。 就我自己来说,我没有开悟的时候,我会有大悟,我相信他没有。
    11号:你的意思是说开悟之前没有,开悟之后有了。你为什么说开悟的时候还有呢?
    14号:佛教的教化方法在于此。   
    12号:刚刚听到您辩论,很好,我想问你,如何避免我们讲的开佛知见为出世,开众生知见为入世,你就怎么样解释以禅戒为师?
    14号:你问我开悟了没有?我没,但是我为什么还要去信仰佛法?是一念清净性,像我现在前面有窗户,我看到了太阳,虽然我没有走出这个窗户,但是我一定会走出这个屋子,走向光明。   
    13号:你刚才举了很多的例子,也做了很多比喻,引用了很多的哲学家,现在想问的是你自己怎么样认为诸佛出世有一大事因缘?
    14号:打比方说,他没有接触过佛教,但是他身上有痛苦,有烦恼,诸受皆过,他感受了佛教,有欢喜心,想继续参下去,这是一种因缘。
    13号:从个人角度来讲,这是他自己的事情,跟佛没有关系。
    14号:读佛经,怎么跟佛没有关系呢?佛经是法舍利。
    13号:对,佛经是法舍利。
    14号:正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法华经》也说,得到人身就像是大海上的盲眼乌龟,头伸到海面的一块浮木上面。那怎么能说跟佛是没有关系呢?
    13号:前面说的开示悟入,佛为什么要开示悟入呢?
    14号:我一开始说的,一切法皆是佛法,为什么它是一尊未开示的佛呢?佛说一切法就是成佛之法,要开山显示。   
    15号:每个人独具如来心,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既然每个人都有的话,为什么还要做八万四千法门?
    14号:你这个提问,你虽然心中有无限的宝珠,但是没有人告诉你在哪里,你也不知道宝珠的价值,佛帮你发现了宝珠,帮你找到了宝珠。他那么多烦恼,是因为有这么多烦恼才有那么多法,没有那么多烦恼,没有那么多痛苦,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法。   
    提问1:请问主辩手,刚刚你说用事实来证明你的观点,请问事实观点是什么?
    14号:我用一四句话来说,一节黑暗,一念光明,花开见佛,普度有情。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的一念,经过我们众生得到了这种愿心,欢喜心,才使佛教走向了七大洲五大洋,这就是佛教的缘起,刚才我的四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14号总结:我这次从成都坐火车过来,经过24小时的长途跋涉,昨天1点才睡,但是我感到非常欢喜,我今天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我坐在这里和大家说话,我觉得这已经是大事因缘,谢谢大家!    


    
    15号陈词:阿弥陀佛!我是来自广东佛学院,我是那个佛学院的学生,今天来这边参加这个活动感觉到很惊讶,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佛因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开示悟入佛知见,佛在菩提树下成道,说奇哉奇哉,众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得有。佛出现于世,是众生根据根基大小的不同,而随机说了此地论见等不同的教化。 
    10号:诸佛出世因缘皆因悟入正知见,此如来德相是佛陀出世的因缘吗?众生皆有着如来德相,是此佛陀出世因缘吗?
    15号:因为众生即如来德相,所以每个人都有佛性,所以佛才来度众生,没有的话,佛还来干什么?
    10号:你的意思是说此如来德相是佛陀出世的因缘吗?
    15号:因为众生有种种的苦,在六道中轮回,所以要解脱,佛以这样的因缘出现于世。   
    11号:刚才你说因为众生在轮回,所以佛才出现于世,他要度阿罗汉呢?
    15号:那要看阿罗汉有没有以小向大的心。
    11号:如果有呢。
    15号:请问是哪一种阿罗汉?阿罗汉不是有七种吗?
    11号:我总的意思是阿罗汉。
    15号:如果阿罗汉不想成佛的话,也度不了,因为阿罗汉想的话就有可能,不想的话就没有可能。   
    12号:请问过去、现在、未来,三性成佛,与三性的众生,他们之间的因缘都是什么?
    15号:要看众生的根基有没有成熟,如果成熟的话就会来。   
    13号:刚才11号法师提过一个问题,说按照现在南传佛教来讲,小乘会把佛陀讲为他的导师,把它命名为阿罗汉,按照大乘来讲称为佛,你怎么看待大乘认为是佛,小乘认为佛是大阿罗汉?
    15号:如果它是阿罗汉的话,他只能看到阿罗汉的位置,他不能看到佛跟菩萨更高层的位置。
    13号:他们现在认为佛陀在南传佛教是阿罗汉。
    15号:他不相信有大乘佛法。
    13号:他为什么不相信有大乘佛法?
    15号:可能因为地理位置关系吧。
    13号:南传佛教从印度过来,他们还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在走。   
    14号: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请问法师佛的机缘何在?这一大乘因缘,唯佛知之,你是如何与佛结缘?
    15号:我看佛书,只能是以学习的心态看,里面说的道理不懂,自己也没有到那种佛的境界,没办法跟佛陀去接引。   
    提问1:我是武僧团的,我叫延杰,我想问下法师,是什么理由导致你出家?有没有特别的故事,你受谁的影响?
    15号:影响挺多的,我小的时候看见大师父,就生欢喜心,因此因缘出家了,看出家衣服很好看就出家了。   
    15号总结:六祖说有一大事因缘佛陀出世,因迷执著就有,不迷内有就苦,佛又说是觉,也是出世的因缘,有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如果我们开示便能悟入诸法实相,这样我们就能开显出我们的真如法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信心开显自己的真如法性呢?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