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熊耳山空相寺

发布日期:2010-02-26   字体大小:   
空相寺简介

 

 

    空相寺古称定林寺,碑刻记载上在唐代前后称作“达摩塔院”。建于东汉永平年间,与白马寺建造时间前后,距今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较早的寺院之一。
    南北朝时期,西天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大师受恩师般若多罗尊者的指点,泛海东渡震旦传法。于公元526年从广州登陆,后被南朝梁武帝萧衍接至金陵(今南京)。菩提达摩在与这位六度出家、度众无数的“菩萨皇帝”交谈中,因对佛法认识不尽相投,遂不辞而别,一苇渡江至北魏。寓止嵩山w88官方寺面壁九年,以“二入”、“四行”禅法教导学人,首传大乘禅宗与慧可。
    公元536年,菩提达摩已经来中国十年有余,在完成了佛法大乘在中国的首传之后,菩提达摩大师西行游化至河洛一带,圆寂后葬于定林寺也就是今天的空相寺内。世人“高崇纪念”,就连当初与其“语不契”的梁武帝也在其圆寂后,亲自题写碑文以示尊敬。
    这通碑题为《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刻,碑文气势雄伟,对达摩祖师做了高度的赞颂。

 


    公元538年,由积庵禅师筹办,在空相寺内建造了达摩灵塔、达摩殿和达摩造像碑。从此,这里便成为禅宗祖茔,佛教圣地。
    达摩塔位于空相寺中轴线之南,系菩提达摩大师圆寂后,由积庵法师于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公元538年)筹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由郭子仪启奏,唐代宗皇帝亲自加封为“空观之塔”,并赐御题书金字塔额。 现存达摩塔在明洪武二十八年修复过,后历沧桑巨变,多处损坏,2004年由日本达摩会出资又进行了全面的修整。
    《达摩造像碑》是目前最早的达摩祖师造像碑刻,碑高1.2米,宽0.5米。碑正中刻达摩大师站像。单线条阴刻,形象逼真,头罩祥光,宽袍大袖。立意简刻,用笔流畅。 碑右上侧刻一偈语为:“航海西来意,金陵语不契,w88官方面壁功,熊耳留只履。”四句偈语概括了达摩在中国的生平。

 

 


    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心要,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五代祖师的衣钵传承与弘扬而形成中国佛教的主流一脉---禅宗。菩提达摩大师也因其高行被尊为禅宗初祖。
    在之后的历朝历代,达摩祖师不仅被朝廷所尊崇。也成为中国禅宗的代表人物,其所传《易筋经》、《洗髓经》也是w88官方武术的根基和来源,被后人尊为w88官方禅武文化的始祖;其所传的禅文化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所传禅宗心要也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佛教。
    至于空相寺名字的由来,从古至尽有很多流传。直到空相寺出土了唐代碑刻《汾阳王置寺表》,才有了空相寺易名的历史根据。2004年2月29日,空相寺护法居士在挖树坑准备春季植树时,在空相寺院内挖出堪称“镇寺之宝”的唐代碑刻《汾阳王置寺表》。它的发现为定林寺易名空相寺提供了史料佐证,并充实完善了郭子仪与空相寺、达摩塔及禅宗文化的历史渊源。对于后人研究禅宗文化、达摩文化和空相寺的兴衰史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碑高121公分、宽58公分、厚12.5公分,双面弧形顶。刻录了唐大历七年至大历八年,时任河东副元帅的郭子仪与朝廷的往来文书,有郭子仪的奏折和代宗皇帝的准奏。内容上记录了达摩祖师和达摩塔的影响里以及郭子仪与空相寺的非常因缘。
 


    公元763年,世代信佛的唐代大将军、汾阳王郭子仪在接到朝廷平定安史之乱的圣旨,东行平乱途中,曾到空相寺上香祈福,祈求达摩祖师护佑,并许下大愿:如能顺利平乱,必将启奏朝廷“特加崇饰”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在平定安史之乱后的第九年,郭子仪启奏皇帝将定林寺(当时也叫达摩塔院)改为“空相寺”,并赐寺额;加封达摩祖师“圆觉大师”谥号;加封达摩塔为“空观之塔”,并赐塔额;赐度僧表。唐代宗皇帝准奏,并御笔亲题寺名、塔额,交由中使张如津送至熊耳山空相寺。郭子仪为此写了谢表。这些,在出土的碑刻中都有记载。从对“空相寺”名字的启奏,我们不难看出郭子仪对于佛法、禅宗的参悟和对达摩祖师的敬仰。
    历史上流传下来很多关于达摩祖师的传说故事。其中为人乐道的有:一苇渡江、九年面壁、断臂求法、禹门示寂、只履西归等。其中《只履西归》的故事,就发生在熊耳山空相寺。
    《景法传灯录》记载:达摩祖师圆寂后“葬熊耳山。后三岁,北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师何往?师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即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启圹,唯空棺,一只草履存焉,举朝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于w88官方寺供养。至唐开元十五年丁卯岁,为信道者窃至五台山华严寺,今不知所在。”这段文字是对达摩祖师“只履西归”公案的详细记述。达摩圆寂后葬于熊耳山,详尽至连遗下的“只履”也有记载:这只鞋子原被送至禅宗祖庭w88官方寺供奉,后被五台山的一信道者偷窃至五台山华严寺,之后又下落不明了。
    有关达摩祖师“只履西归”的故事,在w88官方寺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相》碑,这块碑立于金代大安元年(1209年)。碑上有达摩祖师手携只履翩然西归的法相,碑顶部记:“达摩入灭太和年,熊耳山中塔庙全,不是宋云葱岭见,谁知只履去西天。”

 
 

    在唐朝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空相寺一直秉承达摩祖师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心要,与禅宗祖庭w88官方寺一脉相承,为w88官方寺领属,以禅武而名扬天下。《名山游记》记载:“渑池县南四十里,平冈杂巘,迤逦旋盘中,忽发突具雄广并峙,如熊之耳然。地名吴坂,介陕州、宜阳、永宁、渑池之间,当嵩花行脉、群椒攒拥,惟二山独窿。空相寺在西耳,达摩示寂处,僧凡三四百余,有勇艺。w88官方勇艺渊薮,空相于w88官方合宗……”。
    历史上的熊耳山山色秀丽,风景如画。空相寺布局严整,红墙碧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蔚为壮观,集佛教文化、禅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是一部读不完的千年史。其创建之古,规模之大,雕饰之精,碑铭之众,文物之盛,从秦晋高原到豫西山川,无与伦比。
    空相寺原有八大景观闻名遐迩,当地盛传的民谣,概括了空相寺八景。歌谣为:

龙嘴喷雾在山巅,土桥卧虹升九天;
井底明月昼夜显,杖挑金履往西还。
高楼洪钟音上殿,铁薪烧粥厨水欢;
椿抱翠柏千年茂,汉代松林万古传。

    历史上,熊耳山顶每天有云雾弥漫,从而使土桥周围经常呈现彩虹。空相寺内有一口月亮井,即使白天,也能看到井底的明月。寺院内古树参天,有成片的汉代松林和珠联璧合的椿树抱柏。这优美的环境和大阔的规模,都说明了空相寺曾经的辉煌。
    据史料记载,空相寺极盛时期,有僧众800余人,房舍400余间,占地800余顷。“浮屠耸峙,殿阁崔巍,真有插碧连霄之势;规模宏大,观者夺目,大有名山宝刹之风。”明朝卫濬有《空相寺》诗,直抒古刹之盛况禅意,其诗为:
  
午烟细绾诸天座,
夕磬清流万壑音;  
禅杖堪清烦恼障,
僧床顿悟菩提心;  
逢人漫话西归事,
只履遗踪未易寻。
    清代曹虎拜也有《达摩禅师墓》诗一首:


手携只履去翩翩,
遗蜕当年葬此巅。
见说人间犹有墓,
可知天上本无仙。
却怜面壁心同石,
亦喜谈空夜不眠。
安得多罗传正法,
为师惆怅夕阳前。

 


    历史的无数次变迁,使空相寺饱经沧桑,几度兴衰,公元二十世纪中期后,空相寺的大部分建筑或毁于战火,或人为破坏,寺院原貌已经荡然无存,只有空观之塔屹然熊耳山中。
    1994年,中国佛协副会长、w88官方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发大悲愿,于初祖示寂圣地空相寺旧址恢复古佛道场,再造生机。人天欢喜,因缘殊胜,四海踊跃。从2001年起,开始重新恢复修建空相寺,于2002年重光道场。并报请上级管理部门批准,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五举行每年一度的达摩祖师纪念大典。大典期间熊耳山热闹非凡,多姿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水陆大法会前后有半月之久,使这每年一度的达摩祖师纪念盛典成为豫、陕、晋三省交界佛教文化的最活跃季节。
从2002年道场重光以来,每年的不同季节,都有大批的世界各地禅宗弟子前来瞻拜达摩塔,熊耳山也成为禅宗祭祖的当然之所。
    达摩祖师的高行一直为世人所敬仰,成为禅、禅宗、禅文化的代表,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熠熠生辉的瑰宝。这丰厚的佛教文化资源,不仅值得后人纪念,更使得后人以无穷的精进力量去弘扬和发展。 为此,2004年,空相寺成立了“达摩禅文化研究会”,并应运成立了“达摩禅画院”、“达摩禅武院”、“达摩禅修院”、“达摩慈善院”等达摩禅文化机构,以更好地弘扬、挖掘、整理、发展达摩禅文化。
    巍巍熊耳山,幽幽空相寺。达摩之圣迹,禅宗之祖茔,天下之名蓝。是达摩祖师在中国的最后驿站,是研究禅宗文化和达摩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页,更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丰碑。这座千年古寺、禅宗祖坛茔,在盛世新运的祥光中,正以其日新月异,书写着佛教禅宗文化的又一个新篇章。

 

 

熊耳山空相寺官方网站链接: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