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还有另一种活法

发布日期:2020-05-29   字体大小:   

百丈

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诗碑和寒山寺108吨的洪钟孤鹜齐飞,碑钟同辉,静静地矗立在京杭大运河的岸边,仿佛在向每一位游客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同时向你展开一幅尘封水墨画卷,要是你有缘会让你顿悟一个道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而静夜钟声给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还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这里既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千百年来,运河的水还在那里静静的流淌,河上南来北往的船还是那么匆忙。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整日奔走在名利之途,他们为利熙熙而来,为名攘攘而去。没有人慢下脚步停下来问自己:“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也没有人静下来想一想“我真正需要什么?”人生除了追名逐利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人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生活方式?”

半夜的一记震聋发聩的钟声,警醒了很多处于“无明”中的名利客,钟声让他们彻悟了功名利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人生百年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一堆正在刹那生灭的名色聚而已。正如《金刚经》所言: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无独有偶,在寒山寺的和合精舍,导师玛欣德尊者正与他的弟子探讨闻法禅修的三种利益:首先,通过闻思修证可以揭示人生真谛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回答了其他宗教和哲学千百年来回答不了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欲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同时也诠释了为什么很多人有钱但并不快乐的道理。其次,通过闻思修证,注重当下,在平时累积功德善业,为下一轮回准备福德的资粮,“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经闻”。最后,通过闻思修证解决人生终极问题:对生命的超越、对世间的超越,“我真正需要什么?”——精进禅修、求证菩提、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人是不是应该还有另一种活法!”

从九华山半夜敲的108 响幽冥的钟声到寒山寺洪钟镌刻的70094字《法华经》(“开悟的楞严、成道之法华。”),再结合这次禅修的心路历程,我顿时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古今文人的忧国忧民和怀才不遇比比皆是,由儒入禅是很多知识分子共同的心路历程——定慧双修,止观双运。如果说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月光”诠释了儒释道,那么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则以“钟声”禅释了儒释道,张继悟了,唐武宗懂了,王圭、文征明追随了……

诗碑还是那块诗碑,钟还是那个钟。此时.我已泪流满面,我也可以有“一尊还酹江月”的境界,我终于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了……

摘自《寒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