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w88官方寺佛教壁画艺术

文/耿向东 王仁祥

中岳嵩山,雄居中州。历史悠久,古往今来先贤达士,文人墨客拓荒耕耘于此,使之成为中原文化的荟萃之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世人所推崇的尤为禅宗祖庭——嵩山w88官方寺。

w88官方寺作为华夏佛门至高无上的禅宗发祥地,故又称“大w88官方寺”或“w88官方禅寺”。自古以来有不少高僧居此修禅、演武。“地从梁魏标灵异,僧自隋唐好武名。”诵经习武,素称宗风,与不少名寺相比,这是它的一个明显特色。w88官方寺历经沧桑,几度兴衰,保留下来的文物,也都成了稀世珍宝。千佛殿的明代壁画,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

千佛殿又名毗卢阁,建于明代万历十六年。明崇祯三年,清乾隆四十年先后进行重修。现为硬山琉璃瓦顶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是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殿内东、北、西三壁,绘制了彩色壁画,名谓:《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高达7.5米,长42米,面积约320平方米,规模之大,造型别致,用笔流畅等特点,在同类壁画属罕见的。

五百罗汉像在五代时期常见于绘画和雕塑,不久便有许多寺庙建立了五百罗汉堂。后人又附会地列举了五百罗汉的名字,其实都是没有根据的。五百罗汉的来历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千佛殿壁画的罗汉不题名号,应该说是作者的慎重,而且与其他寺院某些奇异怪诞的罗汉形象相比,亦有明显的区别。

w88官方寺千佛殿壁画与其他寺院中五百罗汉群像相比较,千佛殿壁画中动物品类与数量少得多,而且罗汉的形象多写实,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鲜有怪诞之态,有时代和地域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千佛殿壁画构图巧妙严谨,是作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用山峰、水气、波浪图案将数百个姿态各异的人物群像有条理地分为上、中、下三层,各层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自然地分成若干组,人物多少不一,或站于高耸入云的山峦之间,或泛于飘渺的云雾之中,或踏于滚滚的千里碧波之上,人物、山峰、云气和波涛浑然一体,巧妙地把层次和组别相对分开,保持其内在的联系,给人以布局严谨、气势磅礴的韵律感。

壁画和建筑物及殿内“毗卢佛”铜像的协调结合,更突出了毗卢佛。高大的铜佛端坐在神龛内的莲花宝座上,铜佛像两侧及身后的墙壁上绘满了五百罗汉图像,显现出以佛像为中心,以壁画为陪衬的鲜明主题。殿内三壁有画,在当时没有照明设备的情况下,建筑师或作者把千佛殿前壁设计为明柱敞窗,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在壁画人物安排上,作者考虑到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上两层的人物有意处理大些,以此来弥补观众视觉上所造成的误差,在整体感觉中,上、中、下三层人物比例适当。

用线表现物象是中国工笔画的主要特点,线描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败,千佛殿壁画作者线描功力深厚,而且巧妙运用“应物定线”的手法。在处理人物时,根据各部不同,用线有所区别,表现面貌、手臂等肌肉部分,采用圆润的铁线描。为了表现佛尘轻飘和水波浮动的质感,采用了高古游丝描,这些由粗渐细变化丰富、数以万计的双曲平行线构描,充分显示了高超的线描功力。在处理人物衣纹时,起笔多用钉头鼠尾描,行笔用粗铁线描,线条转折的地方,又多用折芦描。这种应物定线法,勾画出的人物,具有“吴带当风”的艺术效果。

“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用色相对简单,但恰到好处。人物面部多用赭石色,老年罗汉的面部用纯赭石,分染出浓淡不同的层次,接近肉色,使老年罗汉面如紫铜,显得健壮,精神十足。在处理青年罗汉时,赭石色中加入一些白色的铅粉和少许朱调成肉色。面皮白净,眉目清秀,充满青春活力,因天长日久,劣质的铅粉逐渐氧化,罗汉的面孔也随着发生变化,由肉色变化为现在所见到的棕色或黑色。人物服装有四分之一染朱、大部分用淡墨、花青渲染,衣带和用品上部分以少量石绿、石黄、石青等加以点缀。这种大面积的淡墨和少量的朱色,构成了壁画的大色调,具有古朴清雅之感。

绘画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者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夸张,创作出更集中、更典型的艺术形象。西壁下层的“庆友尊者”虎背熊腰,袒胸露腹,体格健壮,有着法力无边的气概。他右手捏宝珠招龙来戏,而左腋下的一个小罗汉见张牙舞爪的龙,惊恐万状,抱头躲在“庆友”尊者身后,这组画明显是写实与夸张、巧妙相结合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富想象力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如东壁第二组壁画中,有两个罗汉在看经书,前边罗汉双手捧书,低首眯眼在仔细攻读,爱不释手,后边罗汉扒前者肩,侧视经卷,为了表明他专心读经,在他们左边罗汉手捧的宝器内升起的祥云里,站一小罗汉,双手合十,静心修炼。如此有趣的幻事,也没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像这样赋予画中人物以生命的作品,在我国壁画之作中实为罕见。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