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88官方禅医:颈椎病专业分型

发布日期:2011-10-10   字体大小:   

释延亿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可导致瘫痪。笔者在多年的推拿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颈椎病在手法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

 

 

  下面将临床常见的中医辨证类型介绍如下。
1.颈型颈椎病
    多见于青壮年,也可个别的见于中老年。颈部酸、胀、痛不适,自觉有头部不知放在何种位置好的感觉。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肩背部僵硬发板。部分患者可反射性地出现短暂上肢感觉异常,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麻木不加重。
    颈部僵直,病人颈部多呈“军人立正”姿势,颈椎活动受限,椎旁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有明显压痛,患椎棘突间亦有明显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阴性。
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关节失稳,出现“双边”、“双突”等征象。
 
2.神经根型颈椎病
    30岁以上发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可因劳累,损伤而急性诱发。多见于C5/6、C6/7椎间。颈肩臂疼痛,可为持续性隐痛或酸痛,也可为阵发性剧痛,或为针刺样、烧灼样疼痛。咳嗽、喷嚏等腹压增高的动作可使疼痛加重。下颈段的病变可出现肩臂手沿神经根分布区的疼痛和麻木、疼痛多呈放射性。感觉障碍,与根性痛相伴随,以麻木如隔布样,感觉过敏,或感觉减弱等为多见。与受累神经根支配区范围相一致。病程较长者可有患肢肌力减退,握物不稳。如同时伴有交感神经损害,可出现患侧手指肿胀,头痛,眼痛,出汗等症状。
    颈肌紧张,颈部变直,常处于某一保护体位,被动,主动活动均受限,颈后伸时易诱发出现疼痛。病变节段之颈椎棘突及棘突旁压痛明显,甚到可出现放射痛。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菱形肌等处可找到压痛点。严重者患肢肌力减退,肌张力降低,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减弱。椎间孔挤压试验:出现颈痛及肩臂放射痛者为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出现神经根性痛及放射痛者为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以双手掌放于头顶部,依纵轴方向施加压力时,出现颈部并向患肢放射者为阳性。
    X线检查:正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侧位片可见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张,或椎节不稳,出现双边、双突影。项韧带钙化,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斜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变形,关节突关节增生。
    CT检查:CT检查可清楚地显示颈椎椎管和神经根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MRI检查:MRI可以从颈椎的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观察椎管内结构的改变,对脊髓、椎间盘组织显示清晰,但压迫神经根的突出物小,有时不如CT清楚。
神经肌电图检查: 受累的神经根支配肌节可出现低电压、多相运动电位等。正中神经尺神经的传导速度可有不同程度降低。颈椎退变增生的节段不同,受累的神经根亦有所不同,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颈56,颈67节段。
 
3.椎动脉型颈椎病
    头痛、头晕常可因颈部的突然旋转而加重。头痛多偏一侧,并有定义意义,以颞部多见。疼痛多为跳痛、胀痛。头晕较为多见,可伴有耳鸣、耳聋等迷路症状。猝倒:突然发作,当在某一体位转动颈部时,肌张力突然消失而跌坐在地。随后清醒,可立即站起、意识清楚。植物神经紊乱症状:恶心、呕吐、多汗或无汗、流涎,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胸闷,胸痛,或Horner征阳性。视力减退,视力模糊,或失明。发音不清,吞咽障碍,喝水返呛,声音嘶哑。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椎体束受累症状和共济失调的表现。
    颈肌紧张,痉挛。病变椎体节段处棘旁可有压痛。颈部不敢活动,否则会使头晕、头痛明显加重。若病变累及脊髓或神经根时则会出现相应的体征。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痉挛发硬。旋转试验可加重患者的关晕、头痛症状。
    X线检查:侧位片较重要,可见椎间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颈曲变直或反张,椎间节段失稳。正位片可见椎体棘突偏歪向一侧,斜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变形。注意要常规摄张口位片,观察寰枢椎是否有移位。
    经颅多普勒检查:可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或障碍的表现,对本型颈椎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椎动脉造影检查:可由肱动脉或股动脉插管,插到椎动脉处注入造影剂。如见椎动脉扭曲,猝窄(骨赘压迫),可考虑手法治疗。椎动脉造影多用于手术前定位。
    脑血流图检查: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多在颈椎自然位置和转颈位置分别检查,如出现主波峰角变圆、重搏波峰低或消失,主波上升时间延长,波幅降低则可提示椎一基动脉区缺血性改变。
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检查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意义尚在探索研究阶段。有报告说本病80%有低电压活动,并可在颞部见到转移性慢波及小尖波。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颈部脊髓没有交感神经细胞,所有的交感纤维都是从胸部上升来的。颈脊神经无白交通支,而仅以灰交通支与交感神经节相连。本型的发病机制尚不太清楚,一般认为各种结构颈椎病变的刺激可通过脊髓反射或脑、脊髓反射而产生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以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为主,如头痛或偏头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颈部疾痛,患者常诉说有脖子支持不住自己头部重量的感觉。眼部的症状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窝胀痛、流泪,眼睑无力,瞳孔扩大或缩小。常有耳鸣、听力减退或消失。还可有心前区痛、心律不齐、心跳过速和血压升高等心血管症状。如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及胃肠胀气等。
   头颈部转动时颈部和枕部不适与疼痛的症状可明显加重。压迫患者不稳定椎节的棘突可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症状。
    X线检查:X线检查除显示颈椎常见的退行性改变外,颈椎屈、伸位检查可证实有颈椎节段不稳,其中以颈3/4椎间不稳最常见。
CT、MRI等检查结果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似。
 
5.脊髓型颈椎病
    多见于中年以上的患者,有颈部慢性劳损的病史,或落枕病史,或颈部外伤史。颈部症状不多,或仅有轻微的颈部不适。多先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下肢麻木、无力、双腿沉重发紧、步态不稳、笨拙,行走时有踏棉感。继而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无力、握力减退、持物易坠,不能完成精细动作,如扣纽扣,夹花生米等。颈部发僵,颈后伸时上肢或四肢窜麻。胸、腹部或骨盆区有束带感。严重者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或尿潴留,甚则四肢瘫痪,卧床不起。部分患者可表现出交感神经症状,如头晕、头痛、半身汗出。
    颈棘突成棘突旁压痛,颈后伸、侧、弯受限。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退。躯干部有感觉障碍,但不规则,临床上不能按感觉出现障碍的水平定位病变节段。下肢多有感觉障碍。生理反射亢进: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跟、膝腱反射均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如Hoffman征阳性、踝阵挛、髌阵挛阳性,Babinski征阳性。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多减退或消失,肛门反射常存在。部分患者可出现感觉分离、即同侧触觉,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消失但触觉正常。此多在脊髓半侧受压而引起的Brown-Sequard综合征中出现。
    X线检查:颈椎正侧及双斜位片可见颈椎曲度变直或向后成角,多节椎间隙狭窄,椎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致椎间孔变窄,项韧带钙化。侧位片上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比值小于0.75,可认为有椎管狭窄。椎管正中矢状径数值多在13.0mm以下。
    CT检查:可见椎体后缘骨赘,或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颈椎间盘突出。测量椎管正中矢状经、数值小于10.0mm,提示椎管绝对狭窄,脊髓受压。
    MRI检查:MRI对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脊髓受压迫程度均能较清晰的显示。T2加权像可见间盘髓核信号减低,突入椎管、硬膜囊受压,出现压迹。在T1下加权矢状和轴面上,均能清晰地显示脊髓受压程度,硬膜囊变形和蛛网膜下腔狭窄情况。长期脊髓受压,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或局限性高信号灶。此外MRI亦能显示骨质增生及神经根和椎间孔改变 。
    脊髓造影 可以了解脊髓受压的部位和性质。
腰椎穿刺多显示蛛网膜下腔完全梗阻或部分梗阻、提示脊髓有受压现象,但不能定出受压部位和原因。注意除外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
 
6.混合型颈椎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体力劳动者多见。具有两型或两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具体表现见前述各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X线检查:可见颈椎广泛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或椎体节段失稳,项韧带钙化等。
   必要时可行CT、MRI、椎动脉造影,经颅多普勒等辅助检查。
 
7.其他型颈椎病
    吞咽困难,轻度:仰头位时吞咽困难明显,低头时减轻。当吞服硬质食物时更加困难,有的可表现为食后胸骨后有烧灼感和刺痛感。中度:不能吞食硬质食物,只能吞食软质食物,或流食,半流食。重度:只能进食牛奶、豆浆、水等液体。颈部肌肉酸痛、紧张。或伴有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或交感型颈椎病的表现,尤其以交感神经紊乱症状较为多见。
    X线检查:颈椎侧位片可见颈椎椎体前缘有典型的鸟嘴样骨赘,或相连形成骨桥。好发部位多在C5~6间隙。钡透可清晰地观察到食道受压狭窄的程度及狭窄的部位。一般情况下X线即可确诊无需做CT和MRI检查。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