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88官方寺武术伤科的形成、发展及其学术成就(上)(韦以宗)

发布日期:2010-12-23   字体大小:   
韦以宗
北京传统医药研究所,北京 10000
 
摘要:w88官方寺武术伤科是十八、十九世纪,中国战伤外科和骨科的特色,也是现代中医骨伤科的传承者。在宋元时期业已出现;随着学派的流变,伤科于宋、元时期出现的“各承家技”,发展到明代,武术伤科独树一帜。w88官方寺武术伤科源自w88官方寺,但从各种秘方作者及抄本出处来看,却是形成发展于两广、福建。
关键词:w88官方寺;武术伤科;学术流派;武医同术
Abstract: Shaolin Temple martial arts trauma was che feature of Chinese war surgery and Orthopedics in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As appeared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it is also the inheritor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orthopedics. Wil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t schools, they inherit the techniques from their ancestral respectively. When it came to Ming dynasty, martial arts trauma became a unique school of its own. Shaolin Temple martial arts trauma originated in Shaolin Temple. However, when referring to the authors of various secret recipes and the provenances of codex, it originated and developed in Guangdong, Guangxi and Fujian provinces.
Key words: Shaolin Temple; Mailial arts trauma, Academic schools; Kongfu being related to medicine
 
w88官方寺武术伤科是十八、十九世纪,中国战伤外科和骨科的特色,也是现代中医骨伤科的传承者。探讨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学术成就,有利于继承和发扬。
 
中国武术伤科的形成及其学术成就
 
·中国武术伤科的形成
武术是战争的技术。古代战争是冷武器时代,刀、戈、剑、矛、戟、锤、箭等所谓十八般兵器,是依赖人的体力和技巧操作的。在没有金属武器情况下,则是依靠拳、脚的力量和技巧或借助于棍棒以制敌。
中国历史上历代皇朝的兴衰,都离不开战争。因此,战伤救护的需要,成为中医骨科发展的社会基础。笔者在研究《中国骨科技术史》时,对历代创伤骨科技i4:发展中已作介绍。宋朝后,朝廷在医学九大分科中,折疡科是之一、到元朝,更进一步明确将“折疡科”名为“正争兼金簇科”。所谓“金镞”,即指金属武器致伤和箭镞致伤,也即战伤外科。可见,武术伤科在宋元时期已经形成。当时的学术代表著作有李仲南的《永类钤方》(1331年)和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1337年)。《永类钤方》在“风损伤折卷”中首次收录唐代《理伤续断方》,名:“彭氏口教”,使《理伤续断方》开始公开传世。《世医得效方》又进一步发展《理伤续断方》的正骨技术和战伤外科的经验方药,特别是《理伤续断方》的44首治伤方剂以及危亦林治伤“二十五味药”,成为后来w88官方武术伤科主要经验方药。在元代之前,武术伤科不仅是朝廷的医学专科,在学术上也具备临床经验。
由于唐代在创伤外科的发展,到宋代后,外科学形成。宋、金、辽、元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战伤救护的需要,进一步促进战伤外科的兴盛。由于连年征战,战地外科医生需求量激增,一些未经系统医学训练的靠一技一方治伤,形成了以外治法为主的外科医生。他们主要运用当时盛行的针刀扩创除异物切割排脓、角法、烙法、对骨折复位固定和丹药外敷、外洗等疗法,治疗痈疮、跌损、创伤和骨折。陈自明在《外科精要》( 1628年)的序言中称:“凡痈疮之疾,比他病更酷,圣人推为杂病之先。自古虽有疡医一科,及鬼遗等论,后人不能深究,于是此方沦没,转乖迷途。今乡井多是下甲人,专攻此科,……况能疗痈疽,持补割,理折伤,攻牙疗痔;多是庸俗不通文理之人,一见文繁,即便厌弃。”据《宋史》记载,下甲人是社会最低层的人物,是指那些流浪江湖的匠人或无职业者。这些人,文化不高,无社会地位。这些下甲人,似乎“庸俗不通文理”,但其外科技术,就连陈自明也不得不承认“况能疗痈疽、持补割、理折伤,攻牙疗痔”。可见,这些“不通文理”的外科医生,却为人民解除了病痛,其技术虽然难以见之于书籍,然而通过师授家传,一代一代地继承下来,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就连当时的画家李唐(公元1066~1150年)也绘出形象生动的“村医——治脊图”,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张泽端,公元1119~1125年)也有专门接骨的诊所。
沈括在《苏沈良方》和张杲《医说》中记载的所谓异人、仙者所传授的接骨、治伤、治痈疽的秘方的人,即是陈自明所述及者。离陈自明七十年后的齐德之,也感觉到这一派“专攻治外”的影响。他在《外科精义》中说:“夫大方脉科(内科)……必先诊脉,后对症处药。独疮科之流,多有不诊其脉候,专攻治外,或有症候疑难,别召方脉诊察,于疮科之辈,甘当浅陋之名,意其小哉。”固然“不通文理”“专攻治外”的外科医生不辨证用药,有其不到之处;所谓“甘当浅陋”,也反映了当时外科医生的地位低微。在此同时,陈自明、齐德之等人的外科观点,是强调脉症合参,按八纲辨证,以方药疗法为主,外治为辅。因此,可以说外科骨科上的两派,在宋元时期业已出现;随着学派的流变,伤科于宋、元时期出现的“各承家技”,发展到明代,武术伤科独树一帜。
 
·武术伤科的学术成就
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理伤续断方》出版,蔺道人的正骨治伤经验的传播,为武术伤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中国武术到明朝以后的兴盛,武术伤科的专著《跌损妙方》在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由异远真人编著问世。《跌损妙方》首创按部位、穴位用药法,根据道家导引“小周天”出现的气功生命现象,结合经络学说有关任督流注的理论,创立“血头行走穴道论”,开创穴位时辰不同致伤轻重有别的时间医学的先河。是书对创伤用药继承发扬《理伤续断方》经验,所介绍的“用药歌”上、中、下三部用药法以及70多个重要穴位的治疗方药,成为后来w88官方武术伤科的主要方药。书中所载诸如“七厘散”、“八宝丹”、“生肌散”、“万应膏”、“英雄丸”、“刀口生肌散”等等,至今还是临床上常用的有效方药。《跌损妙方》是中国武术伤科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医学战伤外科的经典。

清朝道·成年间,安徽婺源伤科名医江考卿著《江氏伤科方书》(公元1840年)。同时期,浙江天台武术伤科名医赵廷海广泛收集伤科方书编成《救伤秘旨》和《救伤秘旨续刻》。江、赵二人的著述,既是将《理伤续断方》的理、法、方、药结合武术致伤特点的临床运用,也进一步发展《跌打妙方》穴位时辰时间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将异远真人的穴位论治,发展到36致命大穴72小穴的辩穴治伤法。并首次介绍致命大穴致死的时间,在临床实践上发展了《跌损妙方》的按穴位论治法。后来w88官方武术伤科的所谓“秘方”,大部份出自江、赵二人所著。江考卿的正骨技术,基本上沿袭《理伤续断方》和《世医得效方》,其主要的发明是应用“植骨术”治疗严重粉碎性骨折。

(未完待续)

(刊自《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5月)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