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地是什么?

慈庄法师:三摩地是什么?

佛教是智慧之教,智慧来自听经闻法、思维经义、如理修行,所谓“以闻思修而入三摩地”。

三摩地,或称三昧,译为等持、正定。“等”指离开心之浮沉,而得平等安详;“持”则指将心专止于一境之义,也就是将心止于一境而不散乱的状态,称为心一境性。

定有生得定、修得定二种,生得定是指生于色界、无色界之定地,这是依前世的善业力量所得;修得定是指生于欲界,靠后天努力修行所获得者。

一般修行大都止心一处,不令散乱,而保持安静,此一状态称为三昧。

三昧修行法是天台宗止观法门外另一重要的修行法,称为四种三昧。

常坐三昧

以九十天为一期,专心一意坐禅,口中称念某一尊佛的名号,心意集中一处,而观照真如法性。实践常坐三昧,能够了达迷悟不二、凡圣一如的境界。因仅修常坐一行,故又称一行三昧。

常行三昧

也是以九十天为一期,九十天之中不可以盘坐,更不可以躺卧,只准许站立行走,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绕室行走,不能休息。这种三昧又叫般舟三昧,是根据《般舟三昧经》的修持方法,如果修习这种三昧有成就时,在禅定之中,能够看见十方诸佛清楚地站立在自己面前,因此又叫作佛立三昧。

半行半坐三昧

又称方等三昧、法华三昧,时间长短不论,或者七天,或者二十一日为一期,可以十人或者更多的人共同修持。修行之法包括严净道场、净身、三业供养、请佛、礼佛、六根忏悔、绕旋、诵经、坐禅、证相等次第。

昧有成就时,在禅定之中,能够看见十方诸佛清楚地站立在自己面前,因此又叫作佛立三昧。

非行非坐三昧

指上述三种以外的一切三昧,不局限身体行仪上之行、住、坐、卧,而含摄一切事物。也就是在一切时中、一切事上,随意用观,不拘期限,念起即觉,意起即修三昧,此为四种三昧中最重要者。

经云“摄心一处,便是功德,散意片刻,即名烦恼”。禅定的本质是为了远离尘欲而趣向内心的探索,而欲望是由于内心受到外物的诱惑而产生。因此,能够静心息虑,则可以息欲离欲。《法句经》说“我若不思汝,而汝则不生”。能够断除贪爱欲念,摒除乱想,则心境安寂,心定自能生慧,故说“依定发慧”。外道的修定与佛教无异,然而外道重在得神通法,佛教则重在智慧的修养,这是佛教与外道不同之处。由此可知,定本身并非目的,依定而得正确的智慧,才是佛教的目的。欲得定境,首先要泯除得失心,不要患得患失,则不会心随境转,自能使心不乱,专止于一境。

 
  评论列表
昵 称:
标 题:
评 论: